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做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马克思主义在背后一直提供方法论和理论支持。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这样巨大的作用,产生这样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精神决定了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国近代历史选择的结果。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其指导下,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之后我们更要秉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中轴,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文化方向的最深层的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做到知行合一,只有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才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简单易懂生动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坚持正确道德舆论导向,发挥榜样力量,引导人们自觉参与到社会文明进步进程中,将“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成自己永不褪色的精神名片。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华文化不仅具备震撼心灵、满足需求的精神力量,而且具备引领社会健康发展、激发民族创造活力的物质力量。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们只有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形成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基础的文化软实力,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的认识,对每个人都应当是一种“自意识”而不是“被认同”,并且是对文化本真意义和内在涵义的深刻认识、深度认同,这才是我们所讲的高度文化自觉,才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传承好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人民政府 叶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