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重磅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一文。这篇讲话犹如一盏明灯,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生态意识的行动指南。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深刻领悟讲话精神,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为孩子们的成长播撒绿色的种子。
一、领悟讲话精髓,筑牢生态教育之基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生态意识的关键阵地。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传授环保知识,更是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感。通过学习讲话精神,我们更加坚定了将生态教育融入幼儿教育的决心,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融入日常教学,播撒绿色种子
(一)创设绿色环境,浸润生态意识
幼儿园的环境是孩子们接触自然、认识世界的第一课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园内空间,打造绿色生态角,种植花草树木,设置小动物饲养区,让孩子们在观察、照顾植物和小动物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奇妙和大自然的美丽。例如,在班级中设置“自然角”,让孩子们亲手种植豆芽、观察蚯蚓,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园内布置环保主题的壁画、标语,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比如,在走廊上张贴“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宣传画,在教室里设置“垃圾分类小能手”的评比栏,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教育。
(二)开展主题活动,深化生态认知
结合讲话中提到的“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等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生态主题活动。例如,开展“垃圾分类小卫士”活动,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组织“低碳出行日”活动,鼓励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园,体验绿色出行的乐趣。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节日的教育契机,开展“世界环境日”“地球一小时”等主题活动,通过故事讲述、手工制作、绘画比赛等方式,引导孩子们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三)整合课程资源,培养生态素养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是实现生态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健康领域,我们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运动与健康、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在语言领域,我们可以选择环保主题的绘本、儿歌,让孩子们在倾听、讲述中感受生态之美;在社会领域,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环保设施、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科学领域,我们可以开展“水的循环”“空气的奥秘”等探究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在艺术领域,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三、凝聚家园社合力,共筑绿色未来
(一)加强家园沟通,形成教育共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园联系栏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例如,我们可以邀请环保专家为家长举办讲座,分享家庭环保小妙招;组织“绿色家庭”评选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环保实践。
(二)联动社区资源,拓展教育空间
社区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延伸。我们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环保进社区”活动,组织孩子们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宣传等志愿服务;利用社区图书馆、文化馆等资源,开展环保主题的亲子阅读、文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三)发挥榜样作用,引领绿色风尚
教师和家长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以身作则,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分类投放垃圾等。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同时,我们还可以邀请环保志愿者、生态专家走进幼儿园,为孩子们讲述环保故事,分享环保经验,激发他们参与环保的热情。
四、践行讲话精神,展望美好未来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引,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教育,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绿色基础。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孩子在生态教育的熏陶下,成为环保小卫士、绿色小使者,将生态文明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地会更绿,孩子们将在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世界中茁壮成长。
让我们以生态之笔,绘就幼儿成长的新画卷,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我们的力量!(苏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