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一。
筑牢思想根基,擘画人类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需以思想引领夯实行动根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个坚持”的首要原则,即“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部署,到党员干部“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政治定力,再到核聚变研发中政府、科学界、社会资本的协同发力,无不体现着“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层逻辑。这种跨越短期利益的战略耐心,不仅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更是以“星辰大海”的格局,为人类文明转型提供中国方案——当人类社会超越零和博弈,技术突破终将照亮共同发展的光明未来。
创新引领发展,激发新质生产力澎湃动能
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科技创新是破局的关键钥匙。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这一前沿领域迈出产业化关键一步。这一战略布局与《意见》中“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要求高度契合。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落户上海,通过组建创新联盟、优化创新生态等举措,正形成“技术攻关-产业集聚-资本赋能”的闭环。“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聚变能源的突破不仅将重构能源格局,更彰显了新质生产力对传统发展模式的颠覆性革新。
形成发展合力,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新格局
绿色低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健全的市场化机制为基础,需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破除“内卷式”竞争难题。金社平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的恶性价格战暴露了市场机制扭曲的痛点。就《意见》中“统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工作要求,应通过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产能退出机制等组合拳,推动行业从低效同质化向技术价值竞争转型。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先行区、浙江深化省域改革等实践证明,只有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小循环”,才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大生态”,让企业在创新赛道上轻装上阵。(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