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农民们忙忙碌碌一辈子,只是换来基本的温暖;如今,他们依旧忙忙碌碌,但是依靠着科技的力量,他们已经丰衣足食,甚至奔上小康,过上了随时想吃肉、随时享受生活的日子,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这一切与无数“科技特派员”密不可分,这一切与无数农民辛苦劳碌的背影密不可分,这一切与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密不可分。

新征程,新时代不负新使命。2011年,杨习丽作为“基层科技特派员”来到了双河镇九龙村,从安徽省种羊场引进种羊发展山羊养殖,2013年注册金寨县大别山希望山羊养殖种羊合作社,同年聘请省农科院朱德建教授为本合作社技术顾问、聘请金寨县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吴明伟为合作社专业辅导员。在双河镇“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始终活跃着杨习丽的队伍,他们走村入户,为群众送去养羊技术手段、送去乡村振兴政策,指导群众养殖,并时刻提供技术咨询帮助;他们是农民心中的“专家学者”,一旦在养殖过程中有任何问题,立刻带着自家羊羔去到杨习丽的养殖场,进行技术问询,如有需要,杨习丽团队便去向农民家中提供更细致的指导,帮助群众更好地养殖山羊;他们就是“那一缕春风”,带来温暖、带去希望,为群众送去新品种、新技术、新药物,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村发光发热!

新科技,助农民实现新增收。由于山区养殖户信息闭塞,传统观念严重,羊群的繁衍是采取自由交配原则,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品种老化,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低下,3年的山羊体重也很难达到70斤。杨习丽团队不断尝试杂交改良,最终成功以当地山羊为母本、以纯种波尔山羊为父本,通过近级杂交获得了高产性能和适应性强的杂交种群,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养殖。通过品种改良过后的山羊当年体重就能达到100斤左右,通过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广大养殖户的山羊产品产值提高35%,成本节约30%,大大提高了群众养殖山羊的兴趣和行动力。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现在杨习丽团队的养殖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市场渠道也是十分畅通,近几年,品种优良的种公羊的平均售价已经达到了5000元,商品羊肉达到了60元一斤,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喜爱。

新星火,在农村燎原新天地。近几年,杨习丽团队一直在努力,补齐短板,带动家家户户走向致富的新道路,成功成立了产学研基地,并于2020年创建了六安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获得了2020 年度“产业扶贫带头人”称号。他们开展技能培训讲座,年均培训达500人次,将养羊的专业知识、病虫害防治等拿到课堂上进行细致讲解,通过幻灯片、视频、现场解答等形式实实在在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让群众回去就能养好羊,面对面传授“致富经”。他们挨家挨户开展养羊技术指导,对有养殖条件的贫困户进行摸底走访,收集养羊需求,并无偿为20余户贫困户提供种羊,实施一对一帮扶式养羊战略手段,全程跟踪山羊养殖情况,并为贫困户提供羊群定期疫苗、体内外驱虫、病害防治等服务,帮助贫困户年均增收6000元,优先收购贫困户的玉米与农作物秸秆供羊场使用,顺利帮助3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他们一直以最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最扎实负责的服务态度、最刻苦钻研的求知态度,在双河镇不断进行本土山羊的品种改良,不断带动双河镇本土就业,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童月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