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地方动态 > 正文

卓资县:“五到十送”贴近群众 温暖人心

2022-01-01 22:46:57 | 来源: 中廉在线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培育文明新风尚,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探索“五到十送”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即群众急事难事必到、群众重病灾患必到、群众矛盾纠纷必到、群众婚丧嫁娶必到、重大节假日必到;“我帮你·送理论”“我帮你·送健康”“我帮你·送法律”“我帮你·送关爱”“我帮你·送教育”“我帮你·送文化”“我帮你·送平安”“我帮你·送技术”“我帮你·送环保”“我帮你·送便捷”),以实践促文明,以文明润乡风,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成效,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民生保障为根本,坚持群众急事难事必到

“后生,这个月又要麻烦你帮大娘检低保了”“大娘,不麻烦,以后你有啥事就说话”。这是一间房村的低保户大娘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的对话。为了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卓资县由党员干部、返乡青年、驻村工作队员等组成志愿服务队伍,面向农村留守老年人、留守儿童、困难残疾人家庭等不同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我帮你·送关爱”“我帮你·送便捷”志愿服务活动,群众一个电话、一声呼唤,志愿者们便第一时间出现在家门口。如今,志愿者们已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首选。针对部分偏远乡村学生上学困难的实际情况,由县教育局牵头开展“我帮你·送教育”“我是教师 我帮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网络授课、视频讲题等方式,送学“到家”;各中小学校安排教师志愿者与学生形成“结对帮扶”,实行承包责任制,即学校领导包班级、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包学生,努力实现学生上学全覆盖。

以身体健康为首位,坚持群众重病灾患必到

“足不出户就能看病,这是咱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儿”,在“我帮你·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一位正在测血糖的大爷高兴地和志愿者说。针对群众看病就医难、医疗健康知识缺乏等问题,由卓资县卫健委牵头,各乡镇卫生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点单+派单”的方式,收集群众看病、用药诉求,组织县医院医生进村入户开展义诊、上门送药、测量血压等开展“我帮你·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我帮你·送健康”医疗志愿服务开展38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6场,受众10000余人。

以社会稳定为保证,坚持群众矛盾纠纷必到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针对群众诉求表达不畅通的问题,县信访系统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变“上访”为“下访”,及时发现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并给予解决,建立与司法部门矛盾纠纷化解访调对接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宽矛盾纠纷化解渠道。县司法部门常态化开展“我帮你·送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加大普法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力度,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针对群众理论政策不清晰、政策实施不清楚的情况,利用“乌兰牧骑+理论”“村村通”大喇叭、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平台等方式,开展“我帮你· 送理论”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传播理论政策知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提高群众对各类惠民政策的知晓度。

以乡风文明为抓手,坚持群众婚丧嫁娶必到

提倡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针对攀比浪费、大操大办等陋习,各乡镇广泛开展“我帮你·送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乡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以乡镇干部、“两委”干部、乡贤能手为主的移风易俗、文明过节志愿服务队,大力宣传文明祭祀、简化婚丧嫁娶新风尚,进一步倡导勤俭节约之风,简办各类节日活动和红白喜事。开展卫生、文化、科技“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以人文关怀为理念,坚持重大节假日必到

针对重点优抚对象、困难群众等,扎实开展“我帮你· 送平安”“我帮你·送技术”“我帮你·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每逢重大节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工作,对重点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进行“走亲戚式”“拉家常式”,面对面、心贴心走访慰问,了解他们身边的困难和需求,及时给予解决。组织安排志愿者,在节日期间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文明交通引导、“我帮你 播种绿色”义务植树、抗旱防火“送平安”“送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改善全县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

健全“五到十送”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打造“五到十送”志愿服务品牌是卓资县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有效打通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下一步,卓资县将进一步健全“五到十送”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切实做到“群众吹哨、志愿者报到”,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李晓乐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