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 生态 > 正文

笃行气候承诺 绘就城市绿色底色

2025-11-24 10:00:15 | 来源: 厦门市同安区新美街道新塘村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的视频致辞,以“践诺笃行”为核心,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强大的“中国信心”,并宣布了2035年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宏伟目标。这不仅是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更是对国内各城市走实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精准指引。作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份“气候之诺”并非远在天边的国际议题,而是近在眼前的发展机遇,正深刻重塑着城市的发展逻辑与市民的生活方式。

以“绿色转型”为舵,引领城市发展航向。总书记在致辞中强调“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并指出需“坚定信心”。这对城市发展而言,意味着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发展逻辑,从过去依赖资源消耗的规模扩张,转向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内涵提升。我国城镇化已进入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新阶段,城市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主战场,其绿色转型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当前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包括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等,这些具体指标正是引导城市能源结构、产业体系和居民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的指挥棒。城市建设必须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骨髓,使之成为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的核心导向。

以“宜居韧性”为基,筑牢城市品质内核。城市的绿色转型,最终要落脚于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与总书记致辞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高度契合。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和“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是现代化人民城市品质的双重基石。一方面,宜居性体现在将绿色生态融入日常生活。可通过构建城乡统筹的全域公园体系,依托蓝网、绿道的串联与渗透,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细微处感受城市温度。另一方面,韧性则要求城市能有效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在内的多重风险。这意味着要在城市更新中推进基础设施韧性更新,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构建智慧防灾体系,将“看不见的民生”纳入城市全周期管理。宜居与韧性相辅相成,共同回应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与“高水平安全”的双重期盼。

以“创新协同”为桨,激发城市内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与产业体系的优化。总书记在致辞中呼吁“深化合作”,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于城市而言,一是要强化创新驱动,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城市作为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汇聚的空间载体,应搭建创新平台,集聚高端要素,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成势,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驱动城市绿色发展的“最大增量”。二是要倡导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生态化。城市应促进传统生产方式从链式经济向网络经济、从厂区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型,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废物减量化。三是要引导绿色生活,营造全民参与氛围。通过发展绿色交通、推广绿色建筑、倡导“光盘行动”等,使绿色低碳成为市民自觉选择,凝聚起“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磅礴合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全球气候治理之路道阻且长,城市的绿色转型非一日之功。只有深学笃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国家承诺转化为行动和实践,以“笃行”之姿,下“实干”之功,方能让城市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中,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新画卷。(胡芷铟)

责任编辑:周洋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