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宏大的“生态文明”理念从国家顶层设计传递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它就不再仅仅是文件中的词汇,而是化为了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乡镇街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和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这片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正是检验生态文明思想生命力的最前沿。
铸牢“红色根基”,让生态理念入脑入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凝聚思想共识抓起。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必修课,通过“党员谈体会、群众议变化”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理念讲清讲透。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社区口袋公园、垃圾分类站点、老旧小区改造现场,通过“看得见的变化”解读“摸得着的理论”,让生态保护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建强“红色堡垒”,让治理力量直达末梢。党的领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要以“党建+生态治理”为抓手,构建起全方位责任体系。一方面,健全“党工委统筹、社区党组织主抓、网格党支部落实、楼栋党小组跟进”的四级联动机制,将“林长制”“河长制”融入网格治理,把生态责任明确到每名党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绿护绿格局。另一方面,组建“党员生态先锋队”,聚焦老旧小区绿化提升、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等重点任务,开展“攻坚清零”行动。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深化“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实践,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用实干实绩为群众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为美丽中国建设筑牢基层根基!(刘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