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浅谈干部考察工作

2021-02-01 09:14:43 | 来源: 中廉在线

各级组织与干部群众谈话,是考察干部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准确“画像”干部的主渠道。广大人民群众是对党组织负责,愿意讲真话。但由于受考察方法、考察人员素质、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人们不愿说真话、不想说真话、不敢说真话的现象。组工干部要善于倾听,善于分析,善于从“画外音”中获取考察对象的准确信息,

善于倾听那些充满妙语的人。在实际谈话中,有些被访对象口才很好,一开口就停不下来。他们罗列出被考察对象数不清的优点,一个接一个地赞美,变成了一朵花。这时,组工干部要认真分析,从“妙语”似的话语中,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比如,在称赞考察对象非常大胆的时候,可能是民主意识不够,考察对象专制,甚至专横;在称赞考察对象坦率直率的时候,可能考察对象不讲原则,只讲朋友的忠诚。针对这些情况,组工干部要认清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弄清问题的根源。在考察采访工作中,不是每个人都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由于种种原因,被访对象不会说出全部情况,要么闪烁其词,要么犹豫不决。此时,组工干部要善于把握被采访者透露的线索,自觉营造更加轻松和谐的谈话氛围,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同时,对某个话题进行深入介绍,从“寻根”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细节,收集更加准确信息。

“冷场”现象经常出现在干部的考察采访中。有时访谈对象评价考察对象时,他们只是说“很好”,然后停止说话;即使他们回答了,有时他们也不回答问题,或者根本没关系。问的是徒劳的,没有价值的信息。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被访对象不愿谈或不敢谈,组织干部应该区别对待。我不想谈,因为我觉得什么都谈不上,考察是一种形式;我不敢谈,因为我觉得“多多少少”,我怕人们会“穿鞋”。因此,要注意向被访对象说明访谈的重要性和保密性,让他们摆脱后顾之忧,放下“包袱”,敢于讲真话事实。

在个别被访对象的谈话中,他们像长篇大论一样赞美考察对象。然而,当他们仔细听的时候,他们有时会在赞美之后加上一两句“尾巴”。这种看似“画蛇添足”的对话,有时是被访对象有意的,一些他们想说但不愿意直接说的话也融入其中。这不是随便说说的。比如,在表扬考察对象后,加上“他对一把手交代的事情尽心尽力”这句话,可能说明考察对象眼睛只是向上看;又如“他对上面的关系处得特别好”这句话,可能说明关心和服务群众不到位。组织干部只有善于抓住这些“脚”,才能准确分析考察对象,为组织选拔使用干部提供准确依据。(张旭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洋墩乡蔡坑村基层党群工作者)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