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是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各项政策的落脚点。新时期,如何激活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赋能乡村治理,需要我们广大年轻干部在纷繁复杂的基层淬炼三种精气神。
敢于拥抱平凡而绝不甘于平庸。面对十八洞村村民怎么称呼自己,习总书记简单质朴地回答道:“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基层的工作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每天做的都是些诸如疫苗接种、饮水安全、矛盾调解等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的广大干部有可能终其一生都还是做这些工作,因此作为年轻干部的我们也要学会摆正自身位置,直面平凡,拥抱平凡,敬畏平凡,时常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老百姓最需要的每一个瞬间把平凡做到极致,做到人民群众满意就是不凡,让“我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一个口号。
成长空间有限而能力提升无限。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末端决定了我们广大基层干部的晋升不易,成长空间有限,难出头,甚至难出来,但同时基层也是个大熔炉,是我们年轻干部告别青涩、提升能力、增长才干的大舞台。因此,我们要在基层一线时刻不忘练就宽肩膀、大心脏、多面手,锤炼“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过硬本领,放弃浮躁心理,摒弃“镀金”心态,更丝毫不敢抱着躺平的姿态,就此定义自己的人生。
功成不必在我而功成必定有我。基层干部更多的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安危冷暖的琐碎工作,千头万绪,千家万户,更不易出政绩,因此我们年轻干部要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不做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急功近利的虚假工程,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在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顺势而为、尽力而为,真正多做些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好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时代呼唤我们广大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同时基层也是我们成长成才、干事创业、成就人生的沃土,在基层的日夜坚守中我们只有不忘当初为何出发,在纷繁复杂的基层淬炼这三种精气神,我们才能永葆“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斗姿态。(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洪山镇人民政府 范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