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上”不是“随便上”,“下”也不是“任意下”,既要畅通干部“上”的“大路”,又要解决干部“下”的“小道”,还得结合干部容错情况“返岗”,让领导干部上“有理”下“有据”,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真正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畅通“上”的“大道”,不拘一格选能者,确保有为者有位。畅通“上”的“大道”,聚焦一个“上”字,适当打破身份、年龄、专业等壁垒,结合岗得其人、人适其岗、人尽其才,注重人岗相适、工作需要、干部素养,不拘一格选任能人。在坚持好干部标准基础上,练就一双知人识人察人的“火眼金睛”,采取实地调研、延伸考核、专项调查等方式,注重从基层一线历练、岗位考核质量、参加“三会一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鉴别政治表现,依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开展审计等信息,多角度甄别,找准查实情况,不放过问题干部,不耽误优秀干部,让好干部脱颖而出,用当其时、用其所长,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给好干部“戴帽子”激励,用领导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确保有为者有位。
疏通“下”的“渠道”,公开淘汰庸者,确保无为者无位。聚焦一个“下”字,运用月度、季度、年度三考核“指挥棒”,建立一套考核指标体系,“上”与“下”的标准必须准确、依据必须真实、结果必须可靠,坚决防止失察失误。推动领导干部“能下”,新修订的《规定》明确了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15种具体情形及组织调整程序和方式等,把“无为”者“下课”写入规定,让干部“下”有说明、“下”有方法。给差干部“摘帽子”警醒,让“南郭先生”离岗卸任。要充分运用“庸懒散躺、推拖绕躲”整治成果,把领导干部“耍态度”“撂挑子”“没状态”作为反面教材,及时开通“下”的“渠道”,让无为者无位,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出入畅通的良性循环,从而让能者上、庸者下、下者进成为新常态。
打通“改”的“逆道”,“四个区分”容错者,确保再为者上位。聚焦一个“改”字,围绕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把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在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基础上,从查找问题、剖析根源、保障措施等方面入手,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生态环保、信访维稳、处理遗留问题、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方面,列举容错纠错清单,对符合清单所列18种具体情形可视情形免除相关责任或者从轻减轻处理,推行“四个区分”容错者,确保再为者上位。
让领导干部上“有理”下“有据”,既是集中体现了党的选人用人机制的科学性、公正性、公平性,又可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对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意义深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凝聚起干事创业滂沱力量。(胡南春 湖南省武冈市法相岩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