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部名为《底线》的电视剧一经播出遍引起热议,剧中改编于真实事件的故事情节,无一不在阐述牢守“底线”的重要性。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基层干部更要有“底线”思维,既要在工作中有所作为,同时也要明白什么是“可为”与“不可为”。
牢守思想底线,增强党性修养。基层工作繁琐复杂,经常会面临突发性难题和复杂性局面,再加上一些群众偶尔的不理解,许多基层干部便会选择“躺平”。基层干部首先就要坚定“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理想信念。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作为基层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者,我们的岗位思想直接关联着群众的幸福指数。要有为群众中服务的“主动意识”,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第一位,下沉到群众当中,通过“走、访、查、听”等方式去了解群众的需求,再去解决问题,在思想及行动上要做出表率。其次基层干部要去学习党的最新政策,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激发自己的奋进之力,巩固为民服务的思想。
牢守社交底线,提高道德素养。社交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好的社交会让人受益终身,坏的社交会让人身败名裂,这一点基层干部更要熟知。很多时候一些人的故意接近,都只是想借用基层干部的权力进而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这样就与基层干部该有的纪律作风相悖。基层干部的社交一定要有原则、有规矩,“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我们更应该去结交那些党性强的人,去结交那些三观端正的人,去结交那些群众口碑好的人。我们要善于通过结交益友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积累优良的基层工作经验,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牢守纪律底线,树立清风正气。“自古清白无遗祸,从来贪争有后殃”,基层干部要自觉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基层工作中,许多干部觉得基层大都地处偏远,觉得查不到自己头上,抱有侥幸心理,于是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来填充自己的腰包,最终身陷囹圄。基层干部如果只看中自身利益,往往就会丢失初心,进而侵犯群众利益,“零容忍”里面鲜活的例子无不告诉我们,突破纪律底线的代价是怎样的。基层干部要时刻以纪律的底线来规范自己,要用铁的纪律、严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抵制各方面的诱惑,争当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基层干部。
“底线”就是基层干部的一把尺,我们时刻要用这把尺子去衡量自己的言与行,要牢守基层干部的“思想、社交、纪律”底线,在“可为”中有所“作为”。(柳成荫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菖蒲镇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