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综合资讯 > 正文

聚焦民生“关键事” 提升群众“幸福感”

2025-11-21 09:05:58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国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民生保障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抓好民生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扎实做好民生工作,方能凝聚起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

聚焦民生“着力点”,在“纾民困”上出实招。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民生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教育到就业,从医疗到养老,人民群众对民生福祉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要牢牢把握“听民意、察民情、悉民困”这一着力点,把“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重实际、察实情、讲实话”,在一线了解群众需求;“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在一线解决群众问题;“求实效、出实绩、亮实招”,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回应群众期待。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民生服务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特别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大提升了民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打通民生“梗阻点”,在“解民忧”上下功夫。民生工作千头万绪,要善于“找准切入点、夯实落脚点、主攻着力点”。当前,要全力破解民生领域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让民生工作更加精准有效。在就业领域,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在教育领域,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医疗领域,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便宜;在养老领域,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了解实情察民意,加强沟通听民声,办事公道聚民心”,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通过“眼勤多看百姓脸色,嘴勤多问民间疾苦,手勤多做惠民实事,腿勤多跑田间地头”,真正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把准民生“落脚点”,在“惠民生”上求实效。民生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民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各项决策更符合民意、更贴近民心。要“提高幸福指数,关注衣食住行,抓好基本民生”;“关爱生老病死,保障底线民生”;“关切安居乐业,强化热点民生”,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不仅要求物质生活的丰富,也要注重精神文化的充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随着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将更加完善,国家治理效能将不断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就一定能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王凯旋)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