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迈向更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精心规划这一时期的宏伟蓝图,关乎国家长远发展,更关乎亿万民众的幸福生活。广大党员干部务必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入基层察实情、真抓实干下实功、精准施策出实招、持之以恒用实劲,让民生愿景成为触手可及的幸福实景。
察实情出实招,于烟火人间洞察民生需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声犹如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真切地反映着民众的所思所盼。只有用心倾听民众最真实的声音,全面掌握鲜活的民情,才能让规划真正契合人民的心意。广大党员干部应传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之中,以真诚的态度、谦逊的姿态,走进社区小巷、工厂车间、乡村田野,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在拉家常、话冷暖的过程中,精准把握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急难愁盼铭记于心。确保每一项政策、每一个举措都能精准发力,切实解决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
下实功办实事,在点滴行动中传递民生关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民生改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杜绝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以“钉钉子精神”和“工匠精神”,将“十五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实施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推动民生工作从“解决单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从“阶段性解决”向“长期性保障”提升。同时,要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用实劲求实效,在持续奋斗中增进民生福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工作的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通过设立群众意见反馈渠道、开展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敢于正视、勇于担当,不回避、不推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突破。要建立长效跟踪机制,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定期回访和复查,防止问题反弹,确保为民服务的各项举措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王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