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呜咽,天地同悲。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治保队员汤伟鹏同志在山体垮塌的危急关头,用奋力一推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自己却永远定格在了35岁的青春年华。他的牺牲,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壮举,更是日复一日坚守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汤伟鹏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基层党员干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的政治本色,为我们树立了熠熠生辉的精神标杆。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当从中汲取“信仰之力”“为民之志”“奉献之魂”,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人生华章。
用“实在靠得住”诠释忠诚本色,在平凡岗位上树起信仰旗帜。“实在又靠得住”,是同事和群众对汤伟鹏最朴素的评价,更是对一名基层工作者忠诚品质的最高褒奖。忠诚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汤伟鹏自2019年加入治保队以来,无论是防控中的值守,还是日常巡逻中的隐患排查,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他话不多,但做事扎实;岗位平凡,却始终兢兢业业。这种“把平凡做到极致”的坚守,源于内心深处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守护家乡安宁的坚定信念。对基层党员干部而言,学习汤伟鹏同志,首要的是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我们要像他一样,将“两个维护”融入血脉、见诸行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把对党的忠诚转化为做好每一件民生小事、解决好每一个群众诉求的实际行动。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凡,党的执政根基必将坚如磐石。
用“守护万家”践行初心使命,在为民服务中彰显公仆情怀。“这里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真的想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汤伟鹏同志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本色。治保工作繁琐枯燥,却事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挨家挨户开展反诈宣传,耐心调解邻里纠纷,冒雨疏导交通,第一时间赶赴火警现场……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温暖民心,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镌刻在每一次巡逻、每一次服务中。甚至在生命最后时刻,他仍在挨家挨户敲门疏散群众,成功转移83名群众,用生命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学习汤伟鹏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基层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像汤伟鹏那样“脚踩泥土、身入心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让“民呼我为”成为常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向险而行”扛起责任担当,在奉献牺牲中淬炼党性成色。“快走!”是汤伟鹏同志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这声呐喊,是危急关头的本能反应,更是长期淬炼的党性在瞬间的迸发。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毫不犹豫地将同事推向生路,把危险留给自己,展现了共产党人舍生忘死、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这种担当和勇气,并非偶然。在日常工作中,他总是“走在队伍最后”,把安全让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在任务面前,他“从不挑肥拣瘦,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毫无怨言”。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积累,塑造了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伟岸形象。学习汤伟鹏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英勇品格。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难免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我们要像汤伟鹏那样,在平时工作中履职尽责、苦干实干,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处突等重大任务中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汪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