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纪检监察 > 正文

中秋佳节莫忘绷紧廉洁之弦

2025-10-01 19:35:28 | 来源: 陕西省神木市西沙街道办事处

皓月当空,月圆人盼圆。又是一年中秋佳节,那轮自古被文人墨客吟咏的明月,依旧晶莹剔透,悬于天际,恰似党员干部心中当存的廉洁标尺,明亮如镜,照见初心。当桂花的香气漫过街巷,当果仁在齿间释放出朴实香气,当家人围桌而坐、安心分食月饼,话叙家常的温馨在屋内流淌,这份藏在中秋烟火里的团圆,正是廉洁奉公守护下的寻常幸福。但须知,佳节亦是“廉关”,团圆之时党员干部更要绷紧廉洁之弦。莫让人情往来模糊了原则边界,莫让节日氛围冲淡了纪律意识,唯有以清廉之风护航,方能让中秋的月色更皎洁,让万家的团圆更安心。

古人早已将廉洁意蕴融入中秋文脉,代代相传。明代官员周新任浙江按察使时,中秋收到下属送来的一盒月饼,盒底却藏着黄金。他当即召集下属,指着月饼正色道:“中秋赠糕饼,本是心意,可掺了金银,便成了玷污品行的‘秽物’。”随后将月饼与黄金原封退回,并告诫众人“节日更要守清白,莫让人情坏了规矩”;清代名臣于成龙在中秋夜处理公务至深夜,下属送来家乡月饼表达问候,他只取一块尝尝味道,其余悉数退回,还笑言“一块足知家乡味,多则便成心头债。”他们的中秋,没有奢侈宴请,没有名贵礼品往来,只有为民履职的赤诚、坚守本心的坦荡,以及“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清醒。

明月如镜,映照廉洁之心。中秋本是家人朋友团聚的日子,却被部分人当作“跑官”“拉关系”的由头,借“团圆”之名收送名贵月饼、高档烟酒,将节日礼盒变成“人情陷阱”;更有甚者以“走访”为由搞公款宴请、公款旅游,把节日福利变成“四风”温床,不仅有违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更是让节日“变了味”。古语所云“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月之明,不在苍穹高远,而在人心纯粹。党员干部当深知,清廉洁守的中秋远比骄奢应酬更有分量,廉洁自律,从非可选之策,而是必守之基。

今人逢中秋,既享天伦之乐,更当思清廉之义。中秋赠礼本是传递情谊的载体,然一旦逾越纪律红线、突破原则底线,这份“心意”便会异化为裹着糖衣的“炮弹”。正如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的八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所示,不少领导干部正是从节日里“偶然一次”收受违规礼品开始,在“小节无害”的麻痹中放松警惕,在“下不为例”的自我纵容中步步沉沦,最终背离党和人民的信任。 因此,党员干部当明白,节假日从不是作风建设的“间歇期”,而是检验党风政风的“试金石”。唯有把严的基调贯穿节日始终,将正的风气融入言行举止,才能在“人情往来”前知敬畏,在“糖衣炮弹”前存戒惧,在“利益诱惑”前守底线,真正筑牢风清气正的节日“防火墙”。

中秋的明月年年朗照人间,共产党人的廉政初心岁岁相承。当清风与明月同辉,廉洁与团圆相伴,中秋节便不再是作风松弛的“空档期”,而是彰显过硬作风的“练兵场”。广大党员干部唯有始终以廉洁为底色守护节日祥和,以清风为动力扛起责任担当,才能在“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善作善成,为“十五五”规划谋篇开局夯实根基、蓄足动能,以一身正气护万家团圆,以清廉本色绘发展新篇。(李小军)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