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队伍素质决定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抓干部队伍建设应该抓“早”、抓“小”,从源头用“三镜”发挥“过滤器”作用,精准科学考察识别干部,真正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
架好“放大镜”,立体掌握干部。全方位拓宽考察视野,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了解干部,全方位考察识别干部,做到“优中选优”。注重干部的一贯表现和日常了解识别,不断拓展干部考察考核的范围和深度,注重了解干部敢不敢、能不能担当的情况,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和群众公认度,延伸考察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和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家庭品德等情况,做到看日常、看细节、摸实情。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法院、信访、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时收集干部违规违纪、信访举报、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信息,为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用好“显微镜”,细节了解干部。干部日常细微处的表现,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其政治素质、担当精神、工作作风等。采取分片调研和日常考察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将考察功夫下在平时。严格落实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工作办法,以蹲点调研的方式,将考察探头向一线延伸,重点对各工作专班、强边固防、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一线开展分片式调研,重点了解干部的干事态度和干事质量,实地查验工作成效。对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状况、履职情况、运行情况、优化方向等进行全面体检,检查结果将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以日常考察的形式,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听取干部职工、基层群众、家庭成员对考察对象的评价,通过“显微镜”的检视,客观全面掌握考察对象的现实表现,选拔出忠诚干净干部,为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握好“望远镜”,长远深思干部。结合干部成长、专业及工作经历,立足长远发展的眼光来考察干部,通过干部面谈直观的了解干部的政治素养、思想动态、不足之处、熟悉领域等个人特点。认真做好干部考察后半篇文章,把考察中获取的各类信息及时整理、“消化”,全面将考察对象的形象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反馈到考察材料中。结合考察中个人特点,提高识人用人精准度,最大程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委组织部 钟颖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