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基层是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承接的“最后一公里”,为了不让基层干部“负重前行”,2019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抓作风,制定专项工作机制坚定不移推动工作落实,解决了一些顽瘴痼疾,刹住了一些不正之风,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基层减负工作成效不断显现。
成绩鼓舞人心,但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基层减负也不能就此止步不前,如今正直年终岁尾,是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评比的集中期。各地更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强化思想引导深度,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形成常态化机制,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
为有心者“赋能”,牢政治信仰的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场触及干部灵魂深处的革命。基层减负的关键是要从“心”开始,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以理论武装培根铸魂,增强党性修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正确政绩观,时刻牢记基层才是干事创业的“主战场”,群众的满意度才是衡量工作到不到位的标准。要与时俱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在工作中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为实干者“撑腰”,放开干事创业的手脚。基层工作可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要捋顺“千条线”,才能穿进“一根针”。基层减负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真正腾出精力干实事。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实干者“撑腰”,为基层营造包容的探索环境,给予基层干部创造性发挥的自主空间,探索成功,就把成功的经验推而广之,探索失败,则总结经验,找准堵点症结,不再走弯路。激发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敢闯敢试的改革创新激情,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收获更多亮点纷呈的新成果。
为建设者“蓄力”,激发乡村振兴的力量。基层减负涉及作风建设,抓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克服的麻痹思想、松紧心态,避免“抓抓停停”,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抓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工作,并根据新形势不断完善“减负”措施,严厉打击“指尖上”的新形式主义,同时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证减负方向“不跑偏”,努力为基层干部“松绑”,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们“蓄力”,让他们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在建设乡村的路上“大展拳脚”,用“实干精神”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河北省定州市叮咛店镇人民政府 苏绍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