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文章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作为新征程推进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奋进力量,选调生踏入“社会大学”的第一站就是基层,基层是大有可为的“大舞台”,也是淬炼成长的“大熔炉”。莫道边城是远方,此心安处是吾乡。面对新身份、新挑战、新环境,选调生只有尽快适应新的节奏,安定心灵,并且勇敢接受成长淬炼,砥砺奋进,才能炼就“烈火真金”。
在基层“大熔炉”淬炼爱党忠心,把稳政治“方向盘”。对党忠诚是首要品质,由不得丝毫“打梗”和“延时”,也绝不是空的、虚的。习总书记指出,如果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务虚就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两者相辅相成。对初来乍到的选调生而言,关键在于学会如何虚功实做,把讲党性、讲政治、讲忠诚真正贯彻下去。要在攻坚克难中讲忠诚,凡事想在前、干在前、冲在前,在责任面前敢于担当、勇于担当、主动担当;要在整治立规中强党性,在原则问题上绝不退让,拧紧思想“总开关”,扎紧言行“紧箍咒”,扣好“第一粒扣子”;要在党建引领中见实效,牢记党建是第一责任,培养虚功实做能力,准确把握上级精神,深入掌握一线实情,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不断把“党建+”创新模式转化为基层发展“红色引擎”的新优势。
在基层“大熔炉”淬炼干事雄心,穿好基层“绣花针”。选调生自带“名校光环”,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从一身才华到一无是处,从一个电话、一次记录、一户人家,到一杯开水、一条板凳、一位群众,事无巨细的工作会逐渐磨灭选调生心中的光,但褪去的光环再重构回来之时,将会散发更加成熟、更加耀眼的光芒。要有“千淘万漉”的韧劲,发扬“熬鹰”精神,把“磕磕碰碰”当成“家常便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锤炼“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要有“背水一战”的狠劲,敢于“打头阵”,敢于“涉险滩”,勇于“啃硬骨头”,以“亮剑”精神直面矛盾、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闪躲;要有“如琢如磨”的拙劲,工作中要下足“绣花功夫”,绣好“一枝一叶”,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精心谋划、精准落实、精细打磨,交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好作品”。
在基层“大熔炉”淬炼为民初心,织就群众“防寒服”。从学校“校门”走进群众“家门”,选调生对群众的感情处于最纯粹的空白阶段,到群众中去交群众朋友、汲取群众智慧、汇聚群众力量,这张“白纸”上将刻下弥足珍贵的印记。要“用情”走深,真诚待民,学会谈话、学会沟通、学会交心,真正做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以“为民情怀”感知“群众冷暖”;要“用力”走实,让干净的皮鞋沾上泥土,用踏实的脚步丈量田地,以扎实调研获取真实民情,同群众百姓“打成一片”,家长里短聊得进、田间地头待得住、粗茶淡饭吃得来;要“用真”走心,沉下心,真干事、干真事,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索取”和“奉献”的关系,拔出“外来人”的芥蒂,贴上“自家人”的标签,用真心赢得民心。(吴浩飞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人民政府东城街道办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