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为解决基层治理中干部火热干、群众参与少等难点问题,近年来,基层积极广泛开展“文明积分”活动,并结合“积分超市”创新农村治理模式,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主动性,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达到潜移默化培育文明新风、促进基层治理的良好效果。
“定制度”确保活动有效落实
坚持党建引领,由村“两委”成立工作小组推进“积分制+积分超市”工作,设定积分管理员1名,负责本村文明积分卡的发放、登记和认定积分等工作,设定积分监督员1名,负责本村文明积分卡积分监管工作,其余村“两委”成员协助开展积分活动、积分兑换等工作,强化“文明积分”活动的日常运营管理,为积分制提供组织保障,确保活动有效落实。
建立“基础类积分+提升类积分+积分转化”的积分工作制度,将庭院卫生、志愿服务、活动评选等纳入积分管理,只要群众能做好屋里屋外的卫生、勤劳致富、积极参与活动等都能获得积分奖励,每一分等值一元物品,充分发挥积分超市的正向激励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建立“红黑榜”,对有优异表现、受到表彰或积分达到一定数值的村民进行“红榜”公示公开表扬,对于有重大过错、长期不配合基层治理工作或负积分达到一定数值的村民,进行“黑榜”公示公开批评,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文明乡风。
“立台账”构建守信激励机制
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构建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妇联、工会等部门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联动化治理体系,多方面开展积分活动。采取正向激励与负面惩戒相结合方式,对标对表细化积分获取各项指标、权重等。将村民勤劳致富、树立美德、环境卫生、遵纪守法、奖励荣誉、热心公益等六个方面几十余条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同时,注重“止负”,即社会生活中“不诚、不孝、不俭、不勤、不和”等突出问题制定了10余扣分项目,根据群众的行为进行积分增加减。村民带积分卡来村里进行实名登记,由村里建立台账,一月一公开,实行动态管理,接受群众监督,构建守信激励机制,让文明信用成为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兑积分”激发基层治理热情
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辖区内商店超市作为积分兑换点,或自行采购商品在村委办公楼建立“积分超市”。通过“财政保障、社会赞助、个人捐助、集体经济投入”等多元化、多渠道筹集经费物资,确保积分超市可持续健康运转。依托“积分制”实施物质、精神双奖励,在物质方面,村民可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如牙膏、牙刷、洗衣粉、洗发水、油、米等;在精神方面,可作为美丽庭院、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荣誉的评选以及入党、参军等方面推荐的参考依据。
“宣典型”推动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充分利用线上宣传、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发动,提高村民对“积分制”的知晓度、支持度和参与度。推行“积分制+积分超市”的工作法,充分激发村民自觉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不仅能提升乡村治理的宽度和广度,也让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得实惠,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观群众的精神面貌,真正实现让新风良俗“有分值”,让村规民约“有价值”,让群众积分“能增值”。通过加大宣传和示范带动,进一步加快积分制运用推广进程,让广大农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为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有利于破除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树立文明健康的乡风民风。
“小积分”为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优惠。让广大村民群众社会治理参与度高了,让基层治理从“干部自己干、群众只管看”走向了“干部领着干、群众跟着干”,基本实现了由村干部“独角戏”向群众“大合唱”转变,进一步筑牢了基层社会治理根基。(贵州省锦屏县平略镇人民政府 龙久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