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意识”是人们对出生地或居住地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知觉,是一种精神家园意识,自古以来,很多地域都孕育了滋养着我们精神的历史名人,当我们在“三江之汇”兰溪瞻仰李渔铜像、游览范浚故地、缅怀金履祥之墓时,同样能看到人们对兰溪历史名人的自豪之情。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干部,使自己更多地滋养些“乡土气息”,传承和弘扬好“乡土意识”精神里的精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值得每一个基层干部深深思考。
“稳”住心态,怀青衿之志,踏勇毅之步。芥子园内,李渔铜像,手执书卷,古铜色的官服,坚毅的目光遥望远处,在这美与力的结合体中,饱含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李渔天资聪颖,四书五经过目不忘,科举之路却困难重重,更是多次身陷囹圄,险些丧命,但他却始终坦然处之,在兵荒马乱的时代过的“风生水起”。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李渔“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之言,颇有感概,身为基层干部,总会有身处逆境的时候,此时我们更需学会接受“事与愿违”,时刻保持平和心态、涵养乐观心境、锤炼攻坚意志,才能纯粹于当下,找准行动方向,造就不平凡的自己。
“稳”固精神,葆内心清流,养浩然之气。范氏宗祠有楹联云:“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说的是“香溪先生”范浚曾多次被朝廷公卿举荐为贤良方正,但均遭其拒绝,而他不入仕的原因是致力于“为己之学”,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正因如此,最终才能成为“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身为基层干部,我们更需有“屋室简陋而怡然自得”的操守、“视富贵如泥尘”的魄力、“身闲富贵余,心足富有余”的气节,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权钱诱惑面前,拧紧“总开关”,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坚定信念树清风正气,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
“稳”寻平衡,存敬畏之心,干在实处。步入小径,约五百米便能走到尽头,入眼可见的两块石碑已与小山融为一体,这便是“仁山先生”金履祥之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知行合一”,而金履祥便是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这一命题的学者。“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身为基层干部,我们更需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找到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平衡点,时刻保持心存敬畏,做到知、信、行的高度统一,惟其如此,才能更加自觉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于基层日常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具有牢固根基和无穷力量的基层干部。(浙江省兰溪市梅江镇人民政府 王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