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任务,这具有深远的战略考量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迈上新征程,基层干部应该承担新使命、迎接新挑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夯实理想信念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基层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基层干部也要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主动,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满腔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更要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做“两个确立”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践行者,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激扬攻坚克难之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党员干部只有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才能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广大基层干部要自觉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到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到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去接受考验,自觉练好破解难题的内功、储备开拓创新的势能。重庆市下庄村的村支书毛相林,带领村民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七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实现了下庄村与外界的联通,同时培育水果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风貌。在现实工作中,基层干部也要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中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勇负实干担当之责。担当是履职之要,是基层干部的必备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敢于担当,体现的是作风和勇气;善于担当,体现的是本领和能力。钱学森担当起强军卫国的责任,突破层层封锁,回国建设,实现我国导弹领域从落后到领先的突破。正所谓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只有本领过硬,多“几把刷子”,才有敢于担当的底气。基层干部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不怕棘手问题,敢接“烫手山芋”,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才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履好职、尽好责。
作为基层干部,广大基层干部要立志,争做“讲政治、有信仰”的忠诚实践者;要立功,争做“敢担当、有作为”的奋勇搏击者;要立人,争做“严律己、有定力”的模范践行者。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在新的长征路上创造新业绩,书写新辉煌。(安徽省潜山市龙潭乡选调生 汪忆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