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实践证明,基层减负工作已成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基层减负没有休止符,各级各地要以“减”字当先,理顺关系、精准考核、建强队伍,减去“不应该”“不必要”“不胜任”负担,跑出基层减负的“加速度”。
理顺“千条线”,减去“不应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量大面宽、千头万绪,所涉事务包罗万象,基层干部往往需要身兼数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机关单位擅自将自身权责事项派交基层组织承担,这让基层人少事多、权小责大的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法者,治之端也”,为基层减负增效,要以法治为重要依托,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理念,严格遵循权责一致的法治原则,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理顺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千条线”,优化权责清单,制定负面清单,减去“不应该”由基层干部承担的负担,打通党中央决策部署“最后一公里”,夯实社会治理“关键一公里”。
念好“考核经”,减去“不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基层考核要紧紧围绕“民生”做文章,重点考察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群众帮扶等方面的情况,把基层干部从“事务主义”“留痕主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广大干部要以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提倡为民服务的“金点子”。大道至简,为基层减负要念好“考核经”,充分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以“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气魄,大刀阔斧修剪“冗叶”,减去基层工作中“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察民生、体民情、解民忧,做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建强“挑担人”,减去“不胜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基层工作直面群众,要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需要基层干部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关键在于发挥基层干部的“头雁”力量,提升“挑担人”协调统筹能力,在激励关怀上下实招,大力推进等级序列改革,创新开展“名支书”工作室、定期擂台比武等措施,激励担当作为,创先争优,做到“政治上关注、思想上关怀、工作上关爱、生活上关心”,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想为”“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减去“不胜任”的负担,久久为功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委组织部 严成江 赵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