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人是关键,乡村振兴发展亦是如此。必须做好信息采集、情感关怀、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的人才工作,真正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用好用活人才的智力资源,以“智”促“治”,以“才”促“兴”,推动乡村振兴更稳更快更高质量发展。
做全信息采集工作,记录好求贤胜于渴的人才账簿。古语云:“书到用时方恨少”“有备则无患”,人才工作亦是如此。必须打好“提前仗”,算好“先手棋”,提前安排部署好人才信息采集工作,建立起乡村的“人才账簿”,做到心中有数、遇事有人,才能在有需要时不慌不忙、找准办法。可以结合科普宣传等上门入户走访工作,在科普宣传时聊聊家常闲话“打听情报”,也许对科学技术一窍不通的老农民,却对村情了如指掌,稍一指点,就能提供解决棘手难题的思路;可以问贤于野,上下班路过水花四溅的鱼塘、郁郁麦香的田野、颇具情趣的墙绘,都要联想到这是一方主人在展示着自己的独特技能。党员干部要像了解掌中纹络一般去了解这些信息,明白“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只要掌握“十室之邑的忠信”信息,无论是促进产业发展,还是推动乡村治理、文化扎根,就都能从容应对。
做细情感关怀工作,连接起此方月最明的乡情红线。良禽择木而栖,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就要让人才切实感受到收获和满足。在乡村的“硬条件”与城市等发达地区相比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就必须要另辟蹊径,加强对人才的情感关怀,留住人才的“身”和“心”。一是在日常工作中多留些“交集”,不必“功成则身退”,还可以多逗留一会儿,话一话家常,聊一聊近况,拉近彼此的距离;二是在特殊的节日里,可以结合慰问、免费体检、志愿活动日团体活动等,给人才送去关怀或邀请其一同参与,切实让人才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受尊重,能够融入其中;三是利用好乡村的本土特色资源,如清爽可口的本地家常风味,山水相傍的特色景点,热情好客的淳朴乡风等,让人才长记这段美好岁月,必能为乡村的吸引力增光添彩。凤凰固然偏爱梧桐茂盛,却也未必不会留恋故巢温暖。做细人才的情感关怀工作,必能最大程度吸引和留住人才,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做实教育管理工作,高举起心往一处想的红色旗帜。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只有做好人才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因才施策、人尽其才、众虎同心,才能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做好思想政治的教育引领工作,做到凝心聚力、同心同德,避免各行其是、拳中握沙。加强思想建设在人才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比重,借助好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党员活动日等活动载体,探索适宜本地区的如“晨读夜话”“红学笔记”“书香经典”等特色教育办法,让思想教育走深走实。要做好业务管理的精细安排工作,充分尊重人才意愿,发扬人才长处,提升人岗匹配度,让人才能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人才能力的最大程度施展,岗位工作效率的最大程度提升。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搭建起天高任鸟翔的广阔舞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长得出”。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既是对“引进人才”的进一步墩苗厚培,更是搭建好人才的内生成长平台,变“无才”为“有才”,变“小才”为“大才”。一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就注重发扬其长处,安排其擅长的工作,逐步压担子,鼓励其创新办法、提升成效,让其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积累信心、经验和技能本领;二是营造良好的“传帮带”氛围,弥补其不够了解具体乡情村情和某些业务技能方面的短处,促其朝“既专又通”的方向发展;三是加大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工作力度,组织开展赴先进地区的考察学习工作,组织开展技能业务培训,并创新培训模式,以比促学、以学促干,营造良好的争先创优环境,让百花在竞艳中更加绚烂。(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人民政府 潘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