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部成为各项目标落实的最后一环,也是关键一环,关系事业成败、关乎发展全局。不管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要事紧事,还是抗击疫情、防汛抗台的一线战场,都可以看到基层干部昼夜不休、窗前田间的身影。九月,正逢新一批年轻干部进入岗位。身已入基层,心更要入百姓,为此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更要增强以下“三力” 。
一是增强“把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的信念力。年轻干部要深刻领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内涵,作为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事求是为百姓干好事、干实事。要树立正确坚强的信念,以为国家、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加深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只有把“群众需求”这颗种子埋入心里,才能找到正确出发点。
二是增强“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实情”的执行力。古语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对于年轻干部来说,群众反映的各种事件只有到村里去,到田间去,到农户家里去,才能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年轻干部要坚持把群众路线、服务意识延伸到田间地头。常走乡村路,常听乡间事,与群众打成一片,设身处地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只有在实践中磨炼,才能将根牢牢扎入乡村土地。
三是增强“ 抓得准抓到位抓到点”的落实力。有了坚强信念与勤奋执行,更要提高自己的才干本领去落实解决百姓之忧。“举一纲而万目张”,“ 抓得准”要求年轻干部能够敏感捕捉关键,把握当前事件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到位”要求干部集中力量解决好事件中最突出、最重要的问题。“抓到点”则要求年轻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到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和要害矛盾上,以点的突破,带动工作全面推进。只有不断提高“三抓”的落实力,才能真正成长为群众信任的干部。
年轻干部要有“朝受命、夕饮冰”的觉悟担当,为解决百姓的担忧真干实干。埋头基层,深入一线,在困难矛盾中经受锻炼,也在克服解决中增长本领。“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若将家国使命和百姓所需装入个人“行囊”,那这荆棘前路也可成为理想征途。(浙江省仙居县步路乡人民政府 项颖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