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多一点民生的担当

2022-12-16 16:01:34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述评》,生动阐述了“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立、迎难而上、团结奋斗,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行稳致远”的宏伟愿景。

江山壮丽,人民幸福始终是最温暖底色。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最美注脚。能否在工作中多一点民生的担当,实质上考验的是干部的作风,是对干部“苦干、实干、真干”的挑战和检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部唯有苦干才能真作为。现实中,一些干部对待民生工作,有时候挖空心思钻空子,而全然不顾工作如何做、群众如何想。千方百计把群众生活切实改善,干部就必须吃得住“苦劲”。作为干部,苦干就是要有“吃苦”的自觉,以“苦劲”来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落实到行动中。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实干才能出实效。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事关群众民生的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急事、难事,影响着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党员干部的民生工作,要在提高群众的获得感上下功夫,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做到干起来、实起来,让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让幸福指数得以提升。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只有真干才能真落实。然而,有的干部因为能力不匹配、工作不实等因素,如有的基层干部执行措施墨守成规,不啃硬骨头、不直面问题,即使“干起来”了,也没有真作为。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克服身居“庙堂”,不能只顾着看报告、翻数据、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甚至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使民生决策更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更得民心。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在大小,都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口碑,党员干部必须情系群众,真抓实干,真正以“苦干、实干、真干”的作风,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幸福。(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安凯乡人民政府 陈星宇)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