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诚哉斯言,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应着眼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将人民需要作为发展标尺,把经济航船向着更公平地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的方向不断前进,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一名从事基层工作数年的党员,我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对民生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柴米油盐,到旅行探亲乘坐的高铁动车;从老年人领取的退休金,到家中孩子们的入园入学……过去几年里,随着就业、养老、住房等各个领域好消息的传来,我们看到了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给人民带来了幸福。除此之外,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决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实力与能力。在任何时候,保障和改善民生都不能离开现实经济发展水平,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直接面对着广大的社区群众,我们更应该履行本分,多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多做雪中送炭的重点民生工作,多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不要空口的承诺,要真抓实干的业绩。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我们基层干部们的主要工作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因此,在办事过程中,我们应脚踏实地,难题一道道解,难事一件件办,在办事过程中讲究法规和温情,让全体群众参与进来,共同努力,形成双向的“获得感”。同时,对于破坏民生工作的事情,要坚守底线,绝对拒绝。切实做到多解民生之忧,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方向努力。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期望,我们应该欣喜于人民有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要让人民有更优质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和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应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坐标,进一步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灵源街道办事处 吴婉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