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基层干部要围绕“四要素”推进乡村振兴

2022-12-23 16:00:08 | 来源: 中廉在线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现在的农村大部分的中青年劳动国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要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年轻人。基层乡镇年轻干部要融入人民群众,深入田间获取农业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群众困难,推动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基础是生态振兴。“生态宜居”是农村农民的梦想,同时也是每个国人的梦想。随着现代农村的发展,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与城市的差别也在不断缩小,农村废弃物随处可见、垃圾不能及时清理等问题。要实现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认识,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因此,乡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形地势,可以打造城市没有的绿水青山,实现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

推进乡村振兴,核心是产业振兴。发展现代农业,要结合我国农村实际,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引领农村产业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打造生产、加工、服务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综合体,让群众自己掌握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才能明白市场需求,从而根据社会需求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回流,要鼓励有农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帮助农村发展解决问题,发展现代化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利用农民空闲时间组织专家教授到农村开展巡回培训教学,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农民更快掌握种植技巧,大力扶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是文化振兴。文化是农村几千年发展历史的积累,是农村人与物的外在体现。要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面貌,展现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大的农村居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成效的受益者,要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元坑镇人民政府 黄玉蓉)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