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共产党人不变的底色,答卷是为民初心最好的见证。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以“常存报国之志”铸魂、“常修爱党之心”立根、“常做利民之事”践行,以“三常”为笔,在新时代考卷上书写不凡的奋斗篇章。
常存报国之志,让奋斗答卷有“信仰高度”。报国之志不是空洞口号,而是融入岗位、见于行动的担当。党员干部要深学党的创新理论与政策方针,通过学习明方向,确保报国行动不偏航。要立足岗位把“报国”融入血脉,锚定乡村振兴与科技自立的战略定位,在每一次政策落实、每一项任务攻坚中尽职尽责,践行报国初心。要在急难险重前挺脊梁,防汛救灾、应急处突时冲锋在前,不计个人得失,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把报国之心化作实际行动,答好时代考卷。
常修爱党之心,让奋斗答卷有“忠诚底色”。有一颗爱党之心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更是奋斗的动力源泉。党员干部要深学百年党史,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悟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把对党的认同刻进思想、融入血脉,筑牢信仰之基。要在政治历练中淬炼品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始终与党同心同向;要在日常言行中践行忠诚,把“两个维护”融入工作细节,不打折扣落实党的决策部署,不搞变通执行党的要求。
常做利民之事,让奋斗答卷有“民生温度”。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启航,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打天下”的征程,始终围绕着“为了人民”这一不变初心。党员干部要主动“沉下去”听民声,多走田间地头、多进社区楼院,坐群众“炕头”听诉求,记好“民生台账”,摸清“急难愁盼”,让决策贴合群众需求。要用心“解难题”见实效,聚焦“上学难”“看病烦”“办事慢”等民生实事,细化举措定方案,一件一件抓落实,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要坚持“长效化”暖民心,不搞“一阵风”式服务,建立民生问题反馈机制,定期回访群众,确保利民之事常做常新,让群众持续感受到温暖与实惠。
报国之志是“魂”,让奋斗有方向;爱党之心是“根”,让奋斗有底气;利民之事是“行”,让奋斗有实效。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三常”为准则,以初心为墨、以实干为纸,在奋斗中书写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薛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