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悄然刷屏网络,引发广泛共鸣。影片中几个小妖怪身处底层却心向光明、历经挫折仍不懈奋斗的“取经路”,恰是当代青年干部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成长、服务群众的生动映照。面对新时代的“浪浪山”,青年干部当如何突破重围、砥砺前行?主人公已然用行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破“刷锅”之困,立“赶考”之志,在拒躺平、勇担当中争做“翻山”先锋。影片开头,小猪妖日复一日地刷着那口永远刷不完的锅,陷入机械重复的劳动循环。真正的成长从来不属于被动等待指令的执行者,而属于主动寻找价值的创造者。正如小猪妖并未满足于“刷锅”的日常,而是尝试改良箭矢、提出“取经”的新方案,青年干部也须具备这般强烈的“破局”意识,勇敢跳出事务主义的泥潭。这意味着不仅要脚踏实地完成分内工作,更要仰望星空、主动谋划,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建构”,从“机械执行”升级为“智慧创造”。要拒绝“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发扬“闯干试”的开拓精神,努力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主动寻找突破口。唯有如此,才能摆脱“刷锅小妖”的局限,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真正彰显青春的价值与力量。
越“浪浪”之山,行“取经”之路,在磨筋骨、求实效中走好“为民”征程。小猪妖一行的成长之路充满坎坷:创意被否定、努力被忽视、甚至一度迷失方向。但它们从未停止前行,而是在试错中积累经验,在挫折中磨练本领。这也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山外,而在翻越每一座“浪浪山”的途中。对青年干部来说,浪浪山或许是乡村振兴路上的“硬骨头”,是全面深化改革路上的“深水区”,又或是邻里街巷纠缠多年的老问题。这些山绵延不绝,看似望不到头,但每翻越一座,便增长一分本领、沉淀一分智慧。青年干部要像取经人那般,既怀揣“路虽远,行则将至”的信念,也保有“事虽难,做则必成”的坚韧,不逃避崎岖、不畏惧险阻,主动走向群众期盼的一线、深入矛盾集中的现场。要褪去书卷气、沾染泥土香,拒绝“纸面调研”、远离“会场解题”,真正推开门、俯下身,听民声、聚民智,将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自己的“使命清单”,把政策的“官方话语”转译成百姓的“幸福实绩”。深知,每一次成功的调解、每一个落地的项目、每一句群众的认可,都是取经路上最珍贵的“通关文牒”。
守“赤子”之心,聚“微光”成炬,在明方向、守底线中校准“人生”航向。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功不唐捐,终将入海。翻越“浪浪山”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登顶远眺的那一刻,更在于这一路意志的淬炼与初心的觉醒——我们是否变得更坚韧、更踏实、更懂得“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面对强敌环伺、生死抉择,小猪妖与伙伴们毅然放弃自保,选择了道义与担当。这一刻的抉择,照亮了他们取经路上最崇高的精神底色,也启示着广大青年干部:要想行得稳、走得远,就必须时刻紧握“初心”之笔,以“微光成炬”的信念汇聚服务基层的磅礴力量。面对前行路上诱惑的陷阱、浮躁的风气以及躺平的暗流,广大青年干部当时常揽镜自照——以党的宗旨为镜,审视自己是否恪守为民服务的初心;以群众期待为镜,审视自己是否回应急难愁盼的诉求;以榜样典型为镜,审视自己是否保持清廉有为的本色。要勤拭“思想尘”、常扫“心间垢”,不断校准行动的“方向盘”。唯有如此,才能在翻越一座座“浪浪山”之后,依然保持出发时那份清澈与热爱;才能在历经取经路上的八十一难之后,真正取得“人民满意”这部无上真经。(包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