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伟大抗战精神永垂不朽。这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不仅是民族复兴的宝贵财富,更为新时代基层青年干部锚定了奋进方向。作为扎根一线、服务群众的“排头兵”,基层青年干部当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爱国、担当、廉洁的力量,以实干笃行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答卷。
赓续爱国基因,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扎根基层。回望抗战岁月,无数仁人志士怀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定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诚。从杨靖宇“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的坚守,到八路军“小米加步枪”的顽强抗争,爱国情怀始终是凝聚人心、共克时艰的精神纽带。如今,硝烟虽已散尽,但爱国精神从未过时。基层青年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更应将这份爱国情怀融入日常工作:用“铁脚板”走遍田间地头,把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心头大事”,从解决一顿热饭、一条土路、一笔补贴等“小事”入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汇聚民心民力,让爱国情怀在为民服务中落地生根。
扛起担当使命,以“以身许国,挺膺向前”的姿态勇挑重担。抗战时期,先烈们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敌的长城。今天,面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艰巨任务,基层青年干部同样需要这份“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的担当。正如那些扎根深山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驻村书记,又如在防汛救灾中冲锋在前的青年干部,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担当不是口号,而是在党和人民需要时的“我先上”,是面对困难时的“不退缩”。基层青年干部要主动到矛盾最集中、任务最繁重的岗位去历练,在解决复杂问题中增长才干,在推动发展中践行使命,让青春在担当实干中绽放光彩。
坚守廉洁底线,以“克己奉公,两袖清风”的操守树牢正气。抗战岁月里,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始终坚守廉洁本色,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自带干粮去办公”的清廉作风赢得了百姓信任。这种克己奉公的精神,在新时代依然是基层青年干部的立身之本。基层工作直面群众利益,若失了廉洁底线,不仅会损害群众信任,更会动摇执政根基。因此,基层青年干部要时刻绷紧纪律之弦:严守政策红线,不搞“人情办事”;恪守公正原则,不优亲厚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唯有以“清风两袖朝天去”的自觉拒腐防变,以“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坦荡服务群众,才能在基层治理的岗位上站稳脚跟,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
80年岁月流转,伟大抗战精神历久弥坚。基层青年干部作为新时代的“接棒人”,当以史为鉴、以志为帆,将爱国情怀、担当精神、廉洁操守融入基层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在扎根一线中践行初心,在服务群众中实现价值,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基层沃土上开花结果,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王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