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壮阔史诗,不仅镌刻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更淬炼出穿越时空的精神密码。从革命年代的血火淬炼到新时代的砥砺奋进,这种以信念为魂、以人民为根、以奋斗为要的精神力量,始终是中华民族在复兴路上行稳致远的根本支撑。
坚定理想信念,紧跟党走是大别山精神的首要品质。大别山的红是信仰的底色。从董必武踏遍崎岖传播真理,让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在鄂豫皖的山坳里破土到吴焕先焚尽地契高举红旗,在根据地危亡之际重建红军,用生命践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誓言。28年间,面对敌人的“围剿”与封锁,无数革命者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信念。今日之中国,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干部更需从大别山精神中汲取“精神之钙”,把信仰转化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攻坚力量,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定力。党员干部唯有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信仰砥砺初心,才能在乱云飞渡中站稳脚跟,让复兴之路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
以人民为中心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生动写照。“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奇迹,本质是党与人民同心同德的胜利。红军借粮留条、百姓冒死藏伤员,刘邓大军过境时群众拆门板架桥,这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情怀,让我们党在最艰难时总能找到依靠的力量。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人民依然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乡村振兴中,党员干部唯有像当年红军扎根群众那样走进田间地头,才能找到富民强村的金钥匙;民生工作中,只有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心头大事”,才能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民族复兴,从来不是少数人的征程,而是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只有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勇当先锋,不胜不休是大别山精神愈挫愈勇的集中彰显。大别山的斗争史是一部“不胜不休”的奋斗史诗。黄麻起义的枪声打破沉寂,无数革命者在绝境中开辟新路,靠的正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闯劲。这种奋斗,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兼具智慧与担当的行动,是在“围剿”中探索“游击战”的灵活,是红军在长征中“向北方去”的战略抉择,更是面对挫折始终“从头再来”的韧性。今天的奋斗,是为了让复兴的蓝图照进现实。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党员干部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成功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各自岗位上啃硬骨头、涉险滩,才能让大别山的奋斗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大别山的星火,穿越近百年风雨,依然照耀着民族复兴的征程。这份精神告诉我们,信念如炬,就能在迷雾中看清方向;人民在心,就能在征程中凝聚力量;奋斗不止,就能在挑战中开辟未来。当全体党员干部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接续奋斗中照进现实。(李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