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组织书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的“领头雁”和“施工队长”。锻造一支政治过硬、结构合理、甘于奉献、敢闯敢拼的“头雁”队伍,关键在于构建系统完备、环环相扣的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从源头上激活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
把牢入口关,选好“金种子”。选优配强是根本,必须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为民情怀作为底色,以带富本领作为硬杠杠。严格规范选用程序,拓宽选人视野,注重从优秀党员、退役军人、返乡创业能人、本土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精准识别和选拔那些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好苗子”,确保将“金种子”播撒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之上。
赋能强本领,育出“好把式”。能力提升需靶向发力,坚决克服“大水漫灌”,坚持按需施教、精准滴灌。聚焦村党组织书记在基层党建、产业振兴、乡村治理、矛盾化解等方面的短板弱项与发展所需,依托市县党校主渠道和乡镇实践主战场,通过集中轮训、专题辅导、先进帮带、实践锻炼等方式,开展差异化、实战化、场景化的精准培训,着力提升其履职尽责、引领发展的硬核本领,锻造善治善为的“行家里手”。
监管常态化,淬炼“硬脊梁”。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日常管理和综合考核,压紧压实乡镇党委主体责任。用好常态化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年度述职评议、履职清单督导检查等手段,及时“修枝剪叶”、纠偏正向。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深化村务公开,推动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确保权力不越轨、责任不悬空,锻造清正廉洁、担当实干的“硬脊梁”。
激励添动能,激发“内驱力”。坚持物质保障与精神激励并重、严管与厚爱结合。健全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任职补贴增长机制和离任生活补助保障制度,让其付出有回报、生活有保障。拓宽政治发展空间,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大力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有效激发“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持久内生动力。
蓄足“源头水”,储优“接班人”。坚持拓宽源头、及早发现、动态管理、精准培养,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力量“蓄水池”。重点从青年党员、致富能手、优秀退役军人、本土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群体中物色“好苗子”。实施“导师帮带制”,安排经验丰富的镇村干部进行“一对一”结对培养。积极搭建实践锻炼平台,组织后备力量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建设等一线岗位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确保“头雁”高飞,“雁阵”后继有人。(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