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乡镇干部的担当三重奏

2025-09-24 08:59:33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如黄钟大吕,深刻揭示了担当作为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对于我们乡镇干部来说,担当作为绝非抽象的政治概念,而是融入日常工作的实践准则,是直面乡村振兴重任、服务基层群众时必须挺起的精神脊梁,更是检验我们能否在广袤田野间书写无悔人生的试金石。

担当作为,首在知责于心,它是“愿担当”的思想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缺乏内在动力,任何担当都会成为无源之水。这份自觉,源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恪守,源于对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在乡镇工作中,它体现为将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清醒认知,体现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朴素情怀。无论是精准施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耐心细致调解邻里纠纷,都需要我们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思想深处回答好“为何担当”这一根本问题。唯有如此,方能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将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转化为踔厉奋发的内生动力。

担当作为,重在担责于身,它是“能担当”的硬核本领。空有担当之志,而无担当之能,则事事皆空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具体,新发展阶段更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意味着,担当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与之匹配的智慧和能力。我们要甘当“小学生”,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中汲取“活知识”、练就“真功夫”、锤炼“硬本领”;要勤于学习新思想、新政策、新技能,克服“本领恐慌”,努力成为服务基层、推动发展的行家里手。从娴熟运用政策化解土地矛盾,到创新思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再到善于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无不需要我们持续“充电赋能”,以“金刚钻”之能揽好“瓷器活”,让担当的底气更足、成效更实。

担当作为,贵在履责于行,它是“善担当”的实干作风。担当的价值,最终必须靠实践来检验,靠实绩来彰显。它摒弃“口号式”落实、“盆景式”作为,倡导的是钉钉子精神和“求实效”的作风。在乡镇一线,这种“善担当”体现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敢于接“烫手山芋”、钻“矛盾窝”;体现为对既定目标一抓到底,不因困难而退缩,不因挫折而气馁。无论是暴雨狂风中的抢险救灾,还是项目引进中的久久为功,或是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精细管理,都需要我们俯下身、沉下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将发展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马龙)

责任编辑:金青青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