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安徽宿州,夜色尚未完全褪去,“米宝妈妈”的私房厨房已亮起暖黄的灯光。和面的劲道、炖煮的咕嘟声、烤箱的嗡鸣交织在一起,酿成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清晨序曲。掌厨人丁芳,这个1998年出生的年轻妈妈,正用一双布满薄茧却温润有力的手,将对女儿的疼爱、对食客的责任,揉进每一份食物里,让“米宝妈妈”这个从家庭厨房走出的品牌,在烟火气中绽放出励志的光芒。

“米宝妈妈”的名字,藏着最纯粹的初心。三年前,女儿米宝的出生,让丁芳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看着孩子粉嫩的小脸,她总想把最好的都给女儿,尤其是入口的食物。“市面上的辅食五花八门,总担心添加剂太多,不如自己动手做来得放心。”抱着这样简单的想法,丁芳的家庭厨房开始忙碌起来:为米宝蒸软糯的南瓜馒头,榨新鲜的果蔬汁和面做彩色面条,慢炖老母鸡汤给孩子补充营养。久而久之,亲友们尝过她做的食物后纷纷点赞,甚至有人主动提出“想花钱购买”。

这份意外的认可,像一颗种子落在丁芳心中。“既然大家这么信任,不如把这份‘放心’分享给更多人。”2025年2月,“米宝妈妈”正式创立,“让美味与安心同步抵达,治愈你的疲惫日常”成了“米宝妈妈”广告语,直白又暖心。就连围裙上,也印着女儿圆嘟嘟的卡通小脸蛋。丁芳设计的早餐方案让宝妈宝爸们在家五到十分钟分钟就可以制作出美味的早餐,六大品类,36个食品配方,精心挑选的当季食材,零添加的制作理念,独家研发的食品配方,甚至精美的包装,每一处细节,都是想提醒自己,永远别忘了为什么出发。”丁芳对着我们说话,眼里满是温柔。

走进小店,食物的香气扑面而来,货架上的品类丰富却不杂乱,每一款都藏着丁芳的用心。馒头系列没有花哨的添加剂,南瓜馒头带着自然的清甜,芝士馒头拉丝绵长,五谷馒头则研磨了多种杂粮,兼顾口感与营养;彩色面条是用菠菜、胡萝卜、火龙果等果蔬汁调和而成,煮后依然色泽鲜亮,让挑食的孩子主动拿起筷子;米线拌面的汤料,是丁芳每天凌晨开始慢炖的老母鸡汤,经过8小时文火熬煮,汤色清亮、鲜而不腻;孩子们最爱的披萨,从饼底到馅料都坚持手工制作,榴莲果肉饱满、牛肉纹理清晰,蓝莓酸甜解腻,6种口味满足不同喜好。

最受欢迎的烤肠系列,更是丁芳反复打磨的成果。“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中午在小饭桌蛋白质摄入不足,我就想做一款健康又好吃的烤肠。”为了找到合适的肠衣,她对比了十几种材质,最终选择成本高出普通肠衣3倍的羊肠衣,“虽然成本高,但咬下去的脆感是普通肠衣比不了的,孩子爱吃才最重要。牛排、鸡排和两种口味的原切肉排,不拼接不注水,肉质紧实、汁水充盈,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食材。而馄饨、灌汤包、烧麦等面点,则兼顾了老人和孩子的咀嚼习惯,皮薄馅足、鲜香味美,不少回头客说:“吃着就像家里妈妈做的味道。”

如今,“米宝妈妈”的产品线还在不断丰富,丁芳研发的广式面点、特色汤面即将上线,“只要客户有需求,我们就全力以赴”。更让人敬佩的是,这位年轻创业者的目光从未局限于眼前的红火。“做食品,不能只追求口感,更要注重营养搭配。”丁芳主动联系宿州学院、皖北卫生职业学院等高校,与食品营养专家、博士达成合作,计划深耕中老年营养餐研发。“老人的饮食需要低盐、低脂、高纤维,我想结合专家的专业知识,做出适合他们的健康餐,让老人吃得安心,让子女放心。”

谈及未来,丁芳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最实在的期许:“我做的不是生意,是一份放心,一份爱心。希望天下的老人和孩子,都能因为一份简单的食物,多一份健康,多一份安心。”宿州“米宝妈妈”本土品牌,从只为女儿做辅食到立志服务千家万户,98后的丁芳用很短的时间,证明了母爱不仅能滋养孩子成长,更能成为创业路上最坚实的力量。

如今,“米宝妈妈”已成为宿州的一张暖心名片,不少宝妈和社会人士被丁芳的故事打动,主动前来帮助她,还有的直加加入可她的团队。“她让我们看到,宝妈也能有自己的事业,只要有初心、肯坚持,就能实现价值。”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徐平老师点评道。而丁芳也在用自己的行动,为更多女性创业者点亮一盏灯。

晨光渐亮,小店门口排起了长队,丁芳笑着接过顾客的订单,转身又投入到忙碌的制作中。这个从家庭厨房走出的98后妈妈,正以母爱为帆,以初心为桨,带着“米宝妈妈”的品牌温度,从宿州出发,扬帆驶向更广阔的天地。未来,这份裹挟着爱与责任的烟火味,必将跨越山海,温暖更多家庭的餐桌,让“放心食品”的承诺,在岁月中沉淀成最动人的风景。

作者简介:
赵汗青,民革党员、文史作家、文化学者、文学博士、高级记者,《中国新闻杂志》社副总编、中国网•韵动安徽地方部新媒体主管,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宿州市隋唐大运河研究会驻会会长。
代表作品: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歌词“我有一个梦”获2021年安徽省直机关工委组织的“颂歌献给党”大赛一等奖。
刘欣华,民建会员、英文翻译、文化学者,教育学博士。中国网•韵动安徽地方部主任,宿州市隋唐大运河研究会会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驻会会长,宿州市埇桥区政协委员、区知联会副会长、区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代表作品:散文“缅因州赏红叶”、“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