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2025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既是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巩固发展的有力印证,更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深刻警示与鞭策。而数字背后,是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是纪律铁规持续发威、监督利刃持续高悬的体现。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干部当从中深刻汲取教训,将外在的纪律约束内化为内心的信仰准则,锤炼廉洁自律的过硬作风,激发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敬畏常在,以“铁规矩”筑牢廉洁自律“防火墙”。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绝非空话。无论是“关键少数”还是基层一线,只要触犯纪法红线,必将受到严惩。数字是冰冷的,但教训是深刻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能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广大干部当以案为鉴,时刻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要常念“紧箍咒”,将党章党规党纪作为行为准则,知边界、明底线;要常存“戒惧心”,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常修“为政德”,慎独慎微慎初,在无人时、细微处更能坚守原则,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须知廉洁自律不是高标准,而是守住政治生命的底线要求。唯有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方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作风务实,以“实导向”端正干事创业“风向标”。从接收大量信访举报到处置海量问题线索,反映出群众监督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也折射出作风问题依然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基层“微腐败”和作风问题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好的作风是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是推动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客观要求我们的干部必须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听民声、察实情、解难题;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切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以扎实的作风赢得信任、推动工作。
担当有为,以“硬实绩”书写为民服务“新答卷”。严管本身就是厚爱,惩戒最终是为了教育挽救,更是为了激浊扬清,保护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清正廉洁、作风过硬最终要落脚到实干担当和实绩创造上。广大干部要深刻领悟“反腐败斗争是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病毒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的重要保障”的深层含义。要把在监督下工作、在约束中干事作为一种习惯,将从严治党的压力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动力。要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中纪委的通报,是一次深刻的纪律教育,也是一次响亮的实干动员。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从中受到警醒、得到启迪。让我们自觉将廉洁自律作为最坚实的“护身甲”,将优良作风作为最宝贵的“传家宝”,将实干实绩作为最响亮的“代言词”,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李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