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循“三不欺”古训聚新时代干群同心之力

2025-10-18 09:55:02 | 来源: 陕西省神木市西沙街道办事处

“三不欺”的典故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子产、子贱、西门豹三位贤吏的治政智慧,不仅是古代吏治的宝贵经验,更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提升治理水平提供了深刻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安市基层干部座谈会上讲述这一故事,正是要引导当代干部从历史智慧中汲取养分,在新形势下筑牢干群同心的坚实根基。

“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彰显的是洞察世事的智慧与亲力亲为的担当。子产执政郑国,以明察秋毫的敏锐穿透表象,让百姓难以用虚言妄行掩饰实情。这启示当代领导干部,唯有扎根一线、躬行实践,才能避免被层层汇报“过滤”真相、被影像资料“固化”认知。领导干部当学子产“精明为政”,主动走进田间地头、车间社区,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中掌握第一手资料,以“火眼金睛”识破表象,让“欺上瞒下”无处遁形。

从“不能欺”的智慧洞察,到“不忍欺”的情感联结,更见治理的温度。宓子贱治单父,以仁政播撒爱民之心,百姓感念其赤诚而不忍相欺。这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穿越古今的共鸣。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怀揣对百姓的赤子之心,深入寻乌开展调查,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共话家长里短,最终写出《寻乌调查》这部了解国情、洞察民意的经典著作。这启示我们,领导干部若能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决策时多算“民生账”、行动中多解“急难愁”,让百姓真切感受到政策的温度、发展的红利,自然能赢得“掏心窝子”的信任。这种基于情感认同的干群同心,正是“不忍欺”的当代注脚,更是党的执政根基得以稳固的深层密码。

而“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则凸显了法度威严对治理秩序的保障。西门豹治邺,以严明法纪立威,让百姓因敬畏规则而不敢逾矩。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石,若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法律的权威性便会消解,“守法者吃亏、违法者得利”的怪象一旦滋生,群众对公平正义的信心便会动摇。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将“法”字刻在心头、落在实处,立法兼顾“法理”与“情理”,让规则守护民生;执法坚持“力度”与“温度”统一,让公平直抵人心。唯有如此,才能培育全社会对法律的尊崇与敬畏,使“不敢欺”成为自觉,为依法治国筑牢坚实根基。

从“不能欺”的务实之举,到“不忍欺”的情感交融,再到“不敢欺”的制度保障,“三不欺”的智慧实则是治理能力、治理温度与治理底线的辩证统一。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当以史为鉴,将三者贯通融合。既要有洞察实情的“火眼金睛”,又要有贴近群众的“赤子之心”,更要有坚守法治的“钢铁之肩”。如此,方能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中凝聚起奋进力量,让党的主张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李小军)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