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之年,海南将积极夯实产业、乡村、文化三个基础,强化底线思维,不断增强自贸港发展底气,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
积极构建产业体系,下好“先手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强自贸港发展底气。“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聚焦“五向图强”谋发展。立足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生态绿色等”三度一色”自然优势,坚持以向种、向海、向天、向绿、向数等“五向图强”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海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加快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加强政府引导,结合技术驱动与市场需求,做好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优化升级工作,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整合优质资源要素,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充分激发产业发展内生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织牢“兜底网”,夯实乡村发展基础,增强自贸港发展底气。“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一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任务,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常态化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摸排识别,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帮扶。二是大力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写好“土”“特”“产”三篇文章,鼓励农民开展家庭经营,重点发展“六棵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就近就业增收。三是加强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保障乡村优先发展,加强科学规划,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久久为功推动“千万工程”落地,以实施“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工作;维护农村安定,继承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弘扬特色文化,守护“活化石”,夯实文化自信基础,增强自贸港发展底气。“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方面,深挖本地特色。以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系统全面地摸清全省文物资源底数,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宣传具有海南特色的黎苗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东坡文化、军坡文化、非遗文化、花梨文化、矿区文化等各式文化。另一方面,实现创新传承。做好文物征集工作,筹建各级各类博物馆、展览馆,加强特色文化主阵地建设,同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打造一批人文景点,创新一批沉浸式体验项目,助力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潮起南海千帆竞,扬帆起航正当时。海南将强化底线思维,因地制宜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保驾护航自贸港建设顺利起航、行稳致远,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郑嗣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