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以“钉钉子精神”抓实工作落地见效

2025-10-23 12:02:28 | 来源: 陕西省神木市西沙街道办事处

抓落实是贯通决策与成效的桥梁,是检验干部担当的试金石。无论是擘画发展蓝图,还是破解民生难题,最终都要落在“落实”二字上。对广大干部尤其是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而言,决策部署既定,能否以实打实的行动将蓝图化为实景,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温度、群众的获得感,更关乎事业发展的成色。

然而现实中,“落实不力”的现象仍偶有发生:有的满足于“开会部署了、文件下发了”,把“做了”当“做好了”,看似忙忙碌碌却无实质进展;有的面对复杂问题“打太极”,遇到难点就绕路,抓工作浮在表面、落不到具体环节;还有的机械照搬上级要求,不结合本地实际“量体裁衣”,导致政策执行“水土不服”,好举措卡在“最后一公里”。这些问题的根源,正在于缺了“真抓”的担当,少了“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也缺了“会抓”的智慧,少了“精准施策”的巧劲。站在新时代的赛道上,党员干部当把“抓落实”作为基本功,既要摒弃“差不多”的惰性思维,又要打破“老一套”的路径依赖,在“实”字上下硬功,在“巧”字上求突破,才能让每一项部署都落地生根。

抓落实,就得有“钉钉子”的较真劲。就像往墙上敲钉子,首先得找准点位。若偏离了墙体承重处,再用力也会打歪;即便钉对了位置,只轻轻敲一两下,钉子会松动脱落;唯有瞄准点位、持续用力,一锤接着一锤敲,钉子才能牢牢钉实。抓工作亦是如此,既要有“一抓到底”的恒心,对定下的事紧盯不放,从部署到执行、从反馈到整改全程跟进,不解决问题不松手;也要有“常抓不懈”的耐心,像呵护幼苗生长般持续发力,不因短期未见成效而懈怠,不因遇到阻力而退缩。同时更要懂得“灵活抓”,不能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如此方可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群众。

时代的考卷常出常新,“落实”二字始终是不变的答题要点。从脱贫攻坚的“精准滴灌”到科技创新的“攻坚突破”,从民生实事的“件件落实”到改革发展的“步步推进”,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真抓”的作风与“会抓”的本领。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以“钉钉子”精神为笔,以“务实担当”为墨,在“抓落实”的实践中校准方向、持续发力,既做部署的“执行者”,更做成效的“守护者”,方能在时代浪潮中写下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答卷,让各项事业在扎实落实中不断向前,绽放新的光彩。(李小军 )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