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既勇于开拓创新又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既敢拼敢闯又善于团结协作”。这番论述精准刻画出新时代奋斗者应有的精神风貌。面对复杂形势与艰巨任务,唯有将开拓创新的锐气、狠抓落实的韧劲、敢拼敢闯的胆魄、团结协作的智慧融于一体,方能凝聚成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跨越新征程上的关山险隘。
打破思维定势,以创新锐气勇闯“无人区”。发展之路从无坦途,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当前,我们正身处百年变局的加速演进期,各类新情况、新挑战层出不穷,拘泥于旧有模式只会让路越走越窄。勇于开拓创新,就是要主动跳出“舒适区”,敢于向体制机制障碍亮剑,用新视角审视老问题,以新方法开辟新赛道。这要求党员干部率先解放思想,破除“求稳怕错”的保守心态,涵养“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要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同时深耕本职工作,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时刻关注前沿趋势,锻炼敏锐预判能力,让创新有坚实根基;要立足实际找准创新着力点,把创新理念构想细化为具体步骤,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图”,推动创新落地见效,使其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秉持久久为功,以落实韧劲打通“中梗阻”。“为政之要,贵在落实。”再宏伟的蓝图、再创新的构想,若遭遇体制机制的“中梗阻”、遇到推诿扯皮的“旋转门”,终将沦为空中楼阁。抓落实首先要精准识别梗阻所在,要下足“绣花”功夫深入剖析,找准制约工作推进的堵点、难点、痛点,拿出破解之策。对已明确的改革举措和发展任务,要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破除执行过程中的“玻璃门”“弹簧门”,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抓落实更需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对于认准了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保持战略定力,不因困难而却步,不因时间而懈怠,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持续攻坚,直至把发展蓝图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扎实成果。
敢于直面斗争,以拼搏胆魄攻克“娄山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之多、矛盾问题之复杂前所未有。在这种关键时刻,敢拼敢闯的斗争精神正是破局开路的“关键变量”。党员干部要主动涵养斗争精神,面对矛盾冲突主动靠前、迎难而上,遇到危机挑战不回避、不退缩,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攻坚破难;开展斗争要讲究方式方法,先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再结合形势进行科学研判,确保行动符合规律、靶向精准,以战略上的果敢践行事业和人民赋予的“大担当”。各级党组织也要积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边界和尺度,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为认真负责的干部卸压减负,让广大干部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里大胆施展拳脚、积极担当作为。
汇聚众智众力,以协作格局奏响“大合唱”。现代治理体系高度复杂,任何重大成就的取得,都必须依靠集体智慧与团队力量。“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善于团结协作,是凝聚人心、汇聚众力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首先要胸襟开阔,具备容人之短的雅量、容人之长的美德、容人之异的胸襟,善于团结各方面同志,包括那些持有不同意见者,真正做到“攥指成拳”。其次要善于协调,当好“指挥家”,明确共同愿景,打破部门壁垒,促进高效协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在团结协作中,更需倡导甘于奉献的精神,乐于为整体利益当好“铺路石”,在成就集体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共同奏响干事创业的恢弘乐章。(刘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