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事业的航船破浪前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擘画了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蓝图绘就,关键在落实;落实之要,首在担当。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其担当作为的精神状态与实干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效能,关系到宏伟目标的实现。然而,担当作为绝非简单的“勇”字当头、“干”字为先,更需明晰其内在的“政治坐标”,确保每一次发力、每一次突破都方向正确、力道精准、立场坚定。
担当作为,须臾离不开“政治判断力”这一“横轴”的精准定位。校准担当的“横轴”,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要能够清晰辨别哪些是改革必须承受的阵痛,哪些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哪些举措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哪些行为可能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只有在“横轴”上定准位,担当才能避免“南辕北辙”,确保一切努力都汇聚于正确的航向。
担当作为,深刻依赖于“政治领悟力”这一“纵轴”的标高提升。担当不是被动的执行,而是主动的创造。倘若对中央精神学习不深、领悟不透,担当就可能沦为“上下一般粗”的机械传达,或是“依葫芦画瓢”的形式主义。校准担当的“纵轴”,要求我们必须深学细悟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实践要求,真正弄明白“为何担当”、“为谁担当”、“如何担当”。要能够将中央的顶层设计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找准结合点、发力点,创造性地将“路线图”转化为“施工图”,将“任务书”落实为“成绩单”。唯有在“纵轴”上不断提升领悟的高度,担当才能既有“力度”又有“深度”,既完成“规定动作”又做好“自选动作”。
担当作为,最终要落脚于“政治执行力”这一“原点”的坚定不移。“政治坐标”的原点,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所有担当作为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归宿。任何离开这个“原点”的“担当”,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校准担当的“原点”,要求我们必须将“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挑战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所有的担当作为,都必须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都必须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赢得人民拥护。
校准担当作为的“政治坐标”,非一日之功,需在持续的学习、深刻的实践和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锤炼中完成。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引导和实践考验,完善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那些政治坚定、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搭建广阔舞台。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自觉校准并守好担当作为的“政治坐标”,以清醒的政治判断力把准方向,以深刻的政治领悟力提升效能,以坚定的政治执行力砥砺前行,如此方能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书写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担当答卷。(乔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