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干部下沉,要“扎根”莫“打漂”

2025-11-05 10:57:29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庄周街道贵真社区居民委员会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这句朴实话语道破干部成长的根本路径。从革命年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到新时代“干部下沉一线”的工作要求,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真正的干部下沉,不该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而应做扎进大地的“根须”,主动汲取基层养分,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干一份事业中褪去书卷气、增添泥土香,于实践磨砺中收获别样成长。

基层这个“课堂”,能教会干部“接地气”的本领。校园理论是干部成长的“基础课”,但基层“实战教学”,才能让干部学会“把话说到群众心坎里、把事办到群众急需处”。基层课堂的“教材”,藏在群众家常话里、田间地头实践中。懂政策宣讲,要先听群众关心什么,把“惠民措施”转化为“养老补贴怎么领”“医保报销怎么办”的实在话;懂矛盾调解,要先学群众沟通方式,用“共情”代“说教”、用“商量”代“命令”。基层课堂没有“标准答案”,却有最真实的“考题”:或是民生项目推进中平衡不同群体利益,或是公共服务优化中覆盖特殊需求,或是治理难题破解中凝聚群众共识。这些“考题”无现成答案,唯有沉心听群众说、跟着群众学,才能掌握“接地气”的工作方法,从“纸上谈兵”的“新手”成长为“善解难题”的“能手”。

实践这本“教材”,能锤炼干部“扛硬活”的担当。“干部成长无捷径,实践磨砺是正道。”基层每项工作、每个难题,都是锤炼担当的“磨刀石”。可能是突发公共事件中,短时间内协调资源、安抚群众,考验应急处置能力;可能是推进改革事项时,反复沟通化解分歧、耐心解释打消顾虑,考验统筹协调智慧;可能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直面复杂矛盾、顶住各方压力,考验攻坚克难勇气。这些“硬活”无“轻松选项”,却能让干部在“热锅上蚂蚁”的历练中褪去“娇骄二气”:在反复沟通中学会“耐住性子”,在解复杂问题中学会“顶住压力”,在应对突发状况中学会“稳住阵脚”。恰如树苗,唯有在风雨中扎根、磨砺中生长,才能长成遮风挡雨的大树;干部也只有在基层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练就“扛硬活”的本领,扛起为民服务的责任。

群众这位“老师”,能指引干部“明方向”的初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最懂基层痛点难点,也最清楚自身急难愁盼,干部下沉本质是“向群众学习、听群众指挥”。善向群众学习的干部,会把群众“吐槽声”当“改进信号”、“建议声”当“工作指南”:知群众对“办事流程繁琐”意见大,就推“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知群众担心“养老就医不便”,就优化社区服务、完善配套设施;知群众希望“参与社区治理”,就搭建议事平台、畅通表达渠道。群众需求是干部工作的“指南针”,群众满意是干部工作的“度量衡”。干部放下“架子”、甘当群众“小学生”,在街头巷尾听群众说“烦心事”、在生产生活中看群众干“实在事”、在促膝长谈中问群众提“好建议”,才能明“工作该往哪干、劲该往哪使”,始终守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让工作不偏“为民服务”的方向。

“到基层去,扎根在泥土中,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奋斗诠释青春。”这是对干部成长的号召,更是对干部作风的要求。干部下沉不是“镀金”,而是“炼金”;不是“任务”,而是“责任”。当干部真如“根须”扎进基层大地,在基层课堂学习、实践教材磨砺、群众老师指引下前行,身上书卷气会变成“接地气”的亲和力,心中理想会变成“办实事”的行动力。这样的成长,能让干部收获“不一样的人生”,更能为基层注入“不一样的活力”。毕竟,基层需的不是“浮在水面”的观察者,而是“扎进泥土”的建设者;群众盼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干部,而是“并肩同行”的亲人。让每位下沉干部都成为扎进大地的“根须”,在基层沃土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方能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李念)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