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底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伟业的力量源泉。置身于宏伟壮阔的新时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已成为关乎国本的重大命题。基层干部作为党执政大厦的“基层柱石”、沟通亿万农民的“桥梁纽带”,要大力弘扬与践行艰苦奋斗精神,在千丝万缕的工作中,以“闯”的劲头、 “干”的作风,谱写出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奋斗华章。
内化于心,深刻领悟奋斗的时代内涵。奋斗之魂,贵在传承,亦重在创新。新时代赋予艰苦奋斗崭新意蕴,需基层干部深学细悟,内化于心。艰苦奋斗,首在精神,要求干部们秉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信念,敢于直面最棘手的矛盾,勇于奔赴最艰苦的一线,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魄,将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逐一踏为“垫脚石”。奋斗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民生福祉,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真正将身子沉下去,把脚步迈向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要坐在老乡的炕头听民声,俯下身子看民情,挽起裤腿察民生,知百姓冷暖、明群众期盼,使各项决策与工作“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外化于行,全面展现奋斗的实干作为。领悟内涵是基础,付诸行动是关键。艰苦奋斗精神,最终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上,外化于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中。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基层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甘当产业发展的“铺路石”与“勤务员”。要科学规划,精准招商,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要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要搭建平台,拓展销路,让本地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在这过程中,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杜绝形象工程,用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带动百姓增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和最大优势,基层干部要敢于向脏乱差“亮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从厕所革命到垃圾污水处理,从村容村貌美化到生态修复保护,都需要干部们亲力亲为,带头示范,发动群众,建立起长效管护机制,努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
固化于制,着力营造奋斗的优良环境。精神的弘扬、行动的落实,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与环境的滋养,要让艰苦奋斗蔚然成风,必须构建起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树立“崇尚实干”的鲜明导向,坚持“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原则,真正把那些在基层一线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业绩突出的干部识别出来、重用起来。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需要文化土壤,要通过宣传先进典型、讲述奋斗故事、开展传统教育等多种形式,在基层营造以奋斗为荣的浓厚氛围,让新入职的年轻干部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让老一辈干部的优良作风得以延续,从而形成艰苦奋斗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的生动局面。(王永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