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扎根基层的乡镇干部,我们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见证者、推动者,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施工队长”。扎根一线、精准发力,能让现代化成果浸润乡村沃土。
产业振兴是现代化的根基,必须走“因地制宜、集群发展”之路。乡村产业不能搞“一刀切”,我们立足乡镇资源禀赋,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推动零散农户“抱团发展”,打造“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名片。让田埂变成景区、农房变成民宿。
科技赋能是现代化的引擎,要让“汗水农业”升级为“智慧农业”。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科技进步,我们聚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新技术、新装备在田间落地生根。要通过开展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进一步推进农业的快速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人才支撑是现代化的关键,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方面出台返乡创业补贴、住房保障等政策,吸引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青年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归乡村;另一方面健全本土人才培育机制,通过技能培训、项目扶持,让致富能手、合作社带头人成为乡村发展的“主力军”。
乡村全面振兴是一场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份关乎民心向背的 “民生答卷”。作为扎根一线的乡镇干部,我们深知使命在肩、重任千钧——既要牢牢守住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红线,更要主动扛起产业提质、生态焕新、农民增收的发展重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蹄疾步稳、笃行不怠。(任增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