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省委常委会会议对防汛救灾工作的再强调、再部署,绝非寻常的议程安排,而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坚决贯彻,是在灾害风险面前对执政初心的深刻叩问与坚定践行。会议传递的不仅是紧迫的防灾指令,更是一种与人民血脉相连、患难与共的深沉情感和价值取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深刻论断在防汛救灾的战场上具有压倒一切的意义。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最高指令,人民的迫切需求是第一信号。从精准发布预警信息到组织群众转移安置,从抢修受损设施到保障生活供应,每一项决策、每一次行动的天平都必须毫无保留地向人民倾斜。那些在暴雨中逆行的身影,那些在堤坝上坚守的党员,那些在安置点内忙碌的干部,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人民的分量,重若千钧。
防灾减灾体系的现代化,是守护人民安宁的硬核保障。面对日益复杂的气候挑战,仅凭血肉之躯和传统经验已难以应对。这次会议启示我们,必须向科技要战斗力。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灾害风险的早期识别、智能研判和精准预警;要加大投入,建设更为坚固的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防灾标准;要完善跨部门、跨区域、军地间的应急联动机制,确保救援力量能够闻令而动、高效协同。只有将制度的优势与科技的力量紧密结合,才能构筑起守护生命的现代化防线。
危机是考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更是凝聚社会共识的强磁场。防汛救灾是一场全民战役,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发挥主心骨作用;专业救援队伍要科学施救,发挥突击队作用;广大人民群众也要积极参与自救互救、群防群治。社会各方力量应主动履行责任,捐款捐物、提供保障,形成防汛救灾的强大合力。每一次风险应对,都是对社会信任的一次增值,对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强化。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让我们从“人民至上”的价值原点出发,凝聚起不畏艰险、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举措,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纪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