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综合资讯 > 正文

织密乡村养老网,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5-08-26 10:03:59 | 来源: 安徽省潜山市王河镇人民政府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已成为关系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尤其对于基层乡镇而言,如何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出符合区域特点、贴近老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体现。养老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我们要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国家乡村振兴、数字中国等重大战略相结合,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通过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养老服务人才培育等举措,全面提升乡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规划引领是基础。乡镇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不仅要摸清老年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和照顾需求,更要结合未来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科学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应当优先考虑老年人口集中区域,精准配置护理型床位等资源,避免出现“有设施无服务”“有床位无人住”的结构性矛盾。要坚持系统思维,推动养老设施规划与医疗卫生、文体活动、公园绿地等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形成功能互补、方便可及的为老服务生活圈。

精准施策是关键。城乡情况不同,养老模式也应当因地制宜。安徽通过“见缝插针”在城市布局服务综合体,在农村则推行“身边有伴、村里有站、云端有护”的互助养老模式,为我们基层提供了宝贵范本。乡镇可以积极发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建立村级养老服务站、幸福院等设施,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帮扶高龄失能老人,营造“老人帮老人、乡邻助乡邻”的温暖氛围。

提升服务可行性是目标。养老设施不是“摆样子”,关键要让老人用得上、用得好。要避免出现“城里有、村里空”“房子建得好、服务跟不上”等现象。设施选址应当方便子女探望和服务送达,尽量不设置在不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空间。同时要推动专业照护服务向家庭延伸,发展上门服务、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多样化服务,真正实现从“有”到“优”、从“建得好”到“用得好”的转变。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让我们共同努力,织密乡镇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家门口安享幸福晚年,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使乡镇不仅成为绿水青山的栖息地,更是温暖幸福的养老家园。(韩思佳)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