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综合资讯 > 正文

借调戴上“紧箍”基层方能“轻装”

2025-09-02 15:41:22 | 来源: 陕西省神木市委组织部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直指病灶,为借调套上“紧箍咒”。其意义远超减负本身,实为重塑基层治理生态的关键落子。《若干规定》以刚性约束,倒逼上级机关向内挖潜、优化分工,从“向下伸手”转向“自身过硬”。

新规对各类隐形通道“贴封条”,堵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漏洞。其深意在于,任何人才流动,若不以事业急需为本、不以基层稳固为基,皆属徒增负担。

“6个月红线”,划清的是权责边界。短期协助可解燃眉,长期占用必损根基。严控时限,正是对干部职业尊严的守护。期满需“本人同意”的条款,更赋予基层干部话语权,扭转被动服从的弱势。

新规落地,关键在刚性执行。需警惕三种倾向:一是“清理即结束”的运动思维,忽视长效监管;二是“以调代借”的变通手法,将借调转为调入规避约束;三是“数字减负”的敷衍应对,清退人数成唯一指标。根治借调乱象,需双管齐下:上级机关须刀刃向内,重构分工体系,摒弃“借人依赖”;编制管理更需动态调整,推动资源下沉,破解“事增编不增”的结构性矛盾。

给借调戴上“紧箍”,是为基层卸下枷锁。减负非减责,松绑为实干。当骨干不再流失,人心不再浮动,基层方能真正轻装上阵,把精力投向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那里,才是治理现代化的根基所在。(冯翻翻)

责任编辑:张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