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浪潮奔涌、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的当下,“基层治理”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让基层治理真正焕发生命力、赢得民心的核心密码是“民生温度”,一种由深厚、真挚的为民情怀所滋养出的治理品格。厚植为民情怀,则要求彻底打破桎梏,实现角色的根本性蜕变,将“人民勤务员”的定位深植于心、外化于行。不再是“我能管什么”、“我要你做什么”,而是“群众真正需要什么”、“我能为群众解决什么”,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推动便民服务事项下沉至基层一线,通过服务重心的下移与流程再造,无声传递着“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的治理温度。
基层治理直面万家灯火,群众诉求往往琐碎具体,情怀的温度,需在治理实践中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民生细节与制度关怀,必须扎根于泥土,转化为具体、细致、高效的治理行动,从社区适老化改造的扶手安装高度,到乡村道路夜间照明不足;从流动摊贩的生计空间,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协调难题等,聚焦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不断提升干部专业素养与服务本领,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赋予基层更多协调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自主权。积极引入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协同的温暖治理共同体,将群众的“表情包”视为工作的“风向标”,在每一次倾听中汲取力量,在每一次回应中传递暖意,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基层沃土上绽放出最温暖、最持久的光芒。(杨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