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一始于1963年浙江枫桥“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基层智慧,已从社会治安领域拓展至全域治理,在岁月沉淀中历久弥新。立足“十五五”新起点,必须紧扣党建引领、守正创新、共商共治三大关键,着力实现“源头化解、基层解决”的治理目标。
一、党建引领筑根基,锚定治理“定星盘”
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保证和核心要义。要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指示精神,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通过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党小组-中心党员户”的组织链条,将党的组织和工作深深扎根于治理末梢,从而健全党组织引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要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亮身份、勇担当,在网格、楼栋里当好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和矛盾调解员,以“红色力量”激活治理效能,让党建引领成为基层治理的“定星盘”,确保新时代“枫桥经验”行稳致远。
二、守正创新激活力,解锁治理“新密码”
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枫桥经验”永葆活力的治理密码。守正,在于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精髓;创新,在于依托数字化、智能化为基层治理赋能。要始终将群众作为感知风险、化解矛盾的前哨和主力军,灵活运用民主协商、乡规民约,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将矛盾纠纷化解于未发、化解在萌芽状态。要积极借鉴浙江“基层治理四平台”、北京“接诉即办”等成功经验,充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打造“智慧社区”平台,实现民情在线收集、矛盾在线预警、服务在线办理,最终做到对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全面提升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效率与精准度。
三、共商共治聚合力,绘就治理“同心圆”
共商共治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追求和实践路径。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加快改变基层“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着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搭建“居民议事会”“线上议事厅”等常态化议事平台,畅通民意,汇聚民智,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民主协商机制。要积极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有效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力量有序参与基层治理,让“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沈阳义勇”等群防群治品牌持续焕发光彩,实现从“政府单项管理”向“社会多元协同”的治理转型,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风险管控转变,从而不断筑牢社会长期和谐稳定的基石。
立足“十五五”新征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紧扣党建引领、守正创新、共商共治三大关键,夯实治理根基、激发治理活力、凝聚治理合力。由此,方能让源于基层、植根实践的“枫桥经验”实现“源头化解、基层解决”的治理目标,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筑牢坚实基础。(孙孟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