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为民政事业发展掌舵领航、擘画蓝图。
坚守为民初心,筑牢民生兜底保障网。社会救助是民政工作的底线,关乎困难群众的生存尊严。十余年里,我国持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从精准识别低保对象到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从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到完善临时救助机制,每一项举措都直指群众急难愁盼。如今,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升,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高效发挥,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不断优化,越来越多困难群众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民生兜底保障网越织越密、越扎越牢。
聚焦“一老一小”,守护最美夕阳与朝阳。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保障儿童权益,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养老服务领域,从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打造社区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到提升养老机构护理能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模式,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成型,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儿童福利领域,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连年提高,“福彩圆梦”等助学工程助力困境儿童成长,儿童关爱保护平台实现“一站式”帮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绽放笑容。
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民生服务便捷度。民政工作既要兜牢底线,更要追求品质。近年来,民政部门持续推进专项事务改革: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打破地域限制,让群众告别“来回跑”;婚俗改革倡导文明新风,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惠民殡葬政策全面推进,节地生态安葬成为新风尚;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引导其在社区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些改革举措,让民政服务更贴心、更高效,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践行初心使命,书写民政事业新篇章。新时代新征程,民政工作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民政系统必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引,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治理等领域持续发力,用心用情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坚实力量。(汪蔓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