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综合资讯 > 正文

以“魂”“本”“桥”为钥 解锁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新局面

2025-10-10 12:08:48 | 来源: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人民政府

日前,《求是》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应该在擎思想之旗、行服务之举、搭交流之桥中勇于担当、主动发力、积极作为,以实际行动凝聚起我国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铸思想引领之“魂”,筑牢共同体意识根基。“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团结的前提。党员干部要当好“宣传员”,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宣讲、组织红色文化学习等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让各族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党员干部要带头抵制错误言论,坚决反对民族分裂思想,引导各族人民群众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守服务群众之“本”,夯实共同体发展基础。“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党员干部要立足岗位职责,把服务各族人民群众、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在乡村振兴中,主动对接民族地区发展需求,帮助引进产业项目、改善基础设施,解决群众就业、教育、医疗等急难愁盼问题;在基层治理中,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搭建各族群众参与治理的平台,妥善化解民族矛盾纠纷,让各族人民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共享发展成果,切实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他们心底深深扎根。​

架民族交流之“桥”,凝聚共同体团结力量。“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源泉。党员干部要主动搭建交流平台,打破地域、文化壁垒,通过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节、跨区域结对帮扶等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互动活动,让不同民族人民群众在文化交流中增进理解,在互帮互助中加深感情。同时,利用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各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团结先进事迹,营造“各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让各族人民群众真正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王雨雅)

责任编辑:赵新新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